莫斯科警告美国,欧洲十个国家为什么要对美国发出联合声明?
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奉行“美国优先”策略,欧洲与美国正渐行渐远。
2017年6月,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议》,欧洲第一次怼美国美国:巴黎气候协定将使美国损失利益,让其它国家获益。这是将美国利益转给其它国家的协定,使美国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为了实践保护美国及人民的严肃职责,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议》。
欧洲议会马上宣布欧洲进入“气候紧急状态”,声明在美国离场后,欧洲将谋求填补美国的空缺,做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
2018年5月,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欧洲再怼美国美国:《伊核协议》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协议并不能对伊朗有足够的限制,使美国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对伊朗的制裁。
欧洲:英法德三国联合发表声明,宣誓维护协议,同时欧委会推出一项新计划,鼓励欧洲企业继续跟伊朗做生意,无视美对伊制裁。
2019年2月,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欧洲第三次怼美国美国:《中导条约》只限制了美国,而没有限制俄罗斯,美国不能受条约限制,美国将启动退约程序并于8月退出。
欧洲:欧盟发表声明,认定《中导条约》是构成欧洲安全体系“必不可少的基石”,有利于遏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提醒美国考虑退约后果。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等国都迅速表达了担忧和反对。
2020年5月,美国威胁退出世卫组织,欧洲第四次怼美国美国:世卫组织在疫情处理工作上表现十分令人不满,若世卫组织没有做出“实质性的重大改革”,美国将永久“断供”世卫组织,并重新考虑其成员国的身份。
欧洲: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世卫组织的工作,并提供相应的资金资助。同时告诫美国,应该放弃互相指责的言辞,秉持团结合作的态度,更好的应对疫情危机。
2020年5月,美国退出《开放天空条约》,欧洲第五次怼美国美国:俄罗斯违反《开放天空条约》,条约对美国不公平,美国将退出该条约。
欧洲:比利时、捷克、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西班牙和瑞典10国发表联合声明,《开放天空条约》是“信任建立框架至关重要的部分”,旨在“提高跨欧洲-大西洋区域的透明度,改善这一区域的安全形势”, 10国将继续执行《开放天空条约》。
写在最后自2017年以来,特朗普便不断的退群解约,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全然不为欧洲盟友考虑。美国的行为也越发召致盟友的不满,此次欧洲10个国家联合发出声明,就是对美国发出的强烈抗议。
不过欧洲也只能抗议而已,即便再不情愿,也没有实力真正与美国抗争,只能忍恨吞下美国递过来的苦果。
对于美国来说,短期内可能获益,长期来看,与欧洲国家离心离德,美国信誉丧失,受伤害最大的,也必将是美国自己。
美俄从来没有打过仗?
美帝、俄罗斯发生战争的几率为零:谁动手谁都死!可是,他俩之间的半秘密、秘密冲突从亚洲、非洲延续到南美洲、欧洲——早就打得不可开交;
俄罗斯自从苏联解体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希望它继续分裂成弱小的邦联体而不是庞大的帝国——哪怕俄罗斯精英阶层明确表达向西方国家投降的意愿也无法改变这一战略政策;最明显的就是车臣战争,以西方国家为首的雇佣军、资金、物资源源不断提供给车臣叛军,即便如此,俄军宁愿付出几倍的伤亡代价也要将车臣留在联邦之内:西方国家暗武势力与俄罗斯军队生死搏杀,只是出于政治需要,俄罗斯媒体才将它们一律介入"车臣叛军"行列而已!
在俄罗斯觉察西方势力的阴谋之后(休克疗法、经援违约、寡头控制),它逐渐形成符合俄罗斯利益的全球战略:地缘外交方面强硬保卫盟国和俄罗斯利益;军事上强化核武器、更新老旧装备;对外干预上增强俄式雇佣军——它们才是俄罗斯破击美国人的"血滴子";
所以,俄罗斯雇佣军不是真正的雇佣军:包含了俄罗斯现役特种部队在内——无论在装备、战术、地形作战能力都不亚于美国的雇佣军——双方在欧洲东部、非洲国家、中东"以血还血"干了许多架,美俄互有伤亡;
美国非常希望北约的利刃直接顶在俄罗斯喉咙上——让俄罗斯服帖听从美国安排;可是,俄罗斯却利用美国全球疲于奔命的现状,有的放矢连打组合拳:把美国全球战略搅成浆糊——俄罗斯拥有仅次于美国的核武库,底气十足!美国人当然恨得牙痒痒了。
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红场飞机事件十分戏剧化,一名19岁的德国业余飞行爱好者居然驾驶着民用飞机躲过苏联最严密的防空系统,堂而皇之地降落在红场,此事一出立马引发轩然大波,苏联国防部长直接被撸,防空军总司令被迫退休,300多名军人被撤职,而这位小伙却只是被处以4年的监禁,实际上服刑时间并不长,在狱中度过了一段惬意的时光。
19岁小伙的“青春梦想”二战结束后的40多年时间里,美苏一直处于冷战对抗铁幕之中,1986年两国进入到冷战第三阶段,美国计划用星球大战的军备竞赛来拖垮苏联,彼时的苏联因为经济原因处于下风,恰逢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国家战略有所调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两国代表于1986年10月11日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进行会晤,苏联以中程导弹、战略武器以及核试验等多个领域的重大让步的筹码换取美国未来10年内不得发展太空武器的承诺,谈判的最后时刻,双方并未达成共识,北约、华约两大集团的关系再度剑拔弩张。
本身对社会主义抱有特别好感的西德小伙蒂亚斯·鲁斯特对会晤结果十分失望,他决定做点什么,来改变西方对苏联的偏见。于是,一个驾驶飞机前往莫斯科,求见戈尔巴乔夫,向他宣扬西方民族友好的想法在他脑中诞生了。一个19岁的年轻人,决定以一己之力来搭起东西方的友谊之桥。
在这个年纪,能有如此宏大的理想实属令人佩服,我们的主人公马蒂亚斯·鲁斯特来自一个工程师家庭,从小酷爱机械,在父亲的影响下,迷上了飞行器,由于飞行时长不够,他一直没能取得商业飞行证书。1987年5月13号,这小伙告诉父母自己要驾驶一架斯莱斯C-172去北欧转一圈,再朝飞行执照方向努把力。他先是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练习驾驶技巧,期间飞越达法罗群岛、冰岛,继而又飞到挪威,在5月25号又飞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为了能够到达苏联,他对这架飞机进行了改装,把飞机的非关键部分进行拆除,直接在副驾驶上面加装了个油箱以增加航程。飞行闲暇之余还把秘密购买的苏联地图拿出来细细研究。
想要进入苏联,得躲开他们严密的防空网,这一操作必定困难重重,他也明白,自己这一行动必定九死一生,但为了心中那个骄傲的“梦想”,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1987年5月28日,小马驾驶着租来的塞纳C-172从赫尔辛基机场向理想之地进发,起初他向空管部门报备的是飞向瑞典斯德哥尔摩,然而,半个小时后,空管员发现这家伙的飞机在雷达显示屏上突然失去信号。尽管对方多次呼叫,小马始终没有回话,空管员惊呼大事不妙,心头顿时萌生出这小伙已经失事的不良预感。
空管员还来不及默哀就向海岸警卫队发出了求救信号。搜救人员迅速在芬兰湾附近展开撒网式搜救,几乎找遍了可能坠毁的海域,仍然毫无成果。之后海事部门又派潜水员进入水下寻找,众人工作多时,还是一无所获。人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苦苦寻找的这个家伙正开着飞机,怡然自得地从爱沙尼亚进入苏联领空。
其实他并不是没有被苏联雷达发现,早在爱沙尼亚上空,他就已经被盯上了,苏联空军派出一架米格-23进行侦查,但几分钟过去,米格战机依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估计是把他当成了友机。当时小马想的是,在600米左右的高度飞行,就算被苏联雷达部队发现,他们依然会认为这只是一架偏离航线的民航客机,并不会被当成敌机直接击落。
小马飞行的航线随后,小马在苏联境内飞行900多公里,跨过2个海军、4个空军和2个导弹基地,突破以铁桶著称的莫斯科防空网,最终安全达到莫斯科红场上方。以低空盘旋的姿态寻找着最佳降落点,本来他想降落在列宁墓附近,无奈游客太多,只得放弃。几分钟后,他终于发现在圣巴西尔大教堂有个四车道大桥,正是个停机的好地方,就这样,一架来自西德的民用飞机大摇大摆地降落在苏联红场土地上,距离克里姆林宫仅仅200米。
一段难得的监狱时光然而,在他降落后的十多分钟里,红场的值班警察没有太大反应,他们以为是在拍电影,只有游客们十分好奇,纷纷围了上来,有看着他机尾上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图案好奇询问的,有抬起相机咔咔拍照的,场面一度十分热闹。小马向懂英语的年轻人讲述起自己此行的目的,宣讲着他的理念,他说这次是带着和平的使命来的,他想当面给戈尔巴乔夫致以最真诚的问候。随后,一群身着警服的警察以及身着便服官方人员闻声赶来,在吃瓜群众惊愕的目光中,小马被两名克格勃塞进一辆黑色“伏尔加”轿车后排,在长达数小时的审讯后,他因侵犯苏联领空而被处以4年徒刑。
虽说是4年,但他实际只服刑1年零2个月就回家了,据小马后来回忆,他在狱中享受着超规格待遇,睡得也舒心,吃得也可以,别的犯人只有一床褥子,他却被特殊照顾,发了两床,吃得有荞麦粥、苹果泥、白菜汤、通心粉等,偶尔还可以加肉,要是自己有钱,买点腊肠和面包也行。
年轻小伙开飞机进红场这一操作可是让苏联军方很多人吃了一肚子苦水,75岁的谢尔盖·索科洛夫直接被撸掉,曾在二战期间击落46架纳粹飞机的防空军总司令亚历山大·科尔杜诺夫也被迫退休。当天值班的边境防空值班人员也被判刑,随后又有300多名军人被革职处理,后果不可谓不严重。
事件报道为何这架民用飞机能够安全进入苏联领空而不被苏联防空系统拦截?苏联方面给出了解释,当时这架民用飞机靠近苏联领空时,列宁格勒的防空小组就已经发现它了,第一时间派出米格-23飞机进行侦查,只因为对方是民用飞机,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另外在旧托罗帕的防空火箭团也曾请求过将其击落,怎奈当时苏联的0045号命令已经明确规定动用导弹部队需要得到防空司令或者国防部长允许,并且严禁空军击落非军用飞机,就这样,小马驾驶的这架飞机,才一路平安地浪到了莫斯科。飞到红场上空就更让人揪心了,倘若贸然对它开火,砸到花花草草也就罢了,要是砸到人或者什么重要设施,飞行员只会吃不了兜着走。
当年那架飞机现在仔细思考起这件事的诡异之处,还真有点耐人寻味……俄罗斯是怎样收复克里米亚的?
首先要说明,俄罗斯对克里米亚不是“收复”。
联合国宪章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在领土问题上要维持现状,不能用武力改变。
比如说某地自古以来是A的,但是被B国占领,A可以用武力夺回,哪怕打了一百年,只要不间断,这领土还是你的。
如果你的领土被占之后,当时你默不作声,过了很多年,你再提出主权要求,那就非常被动。
如果你的领土被B国占领,你想收复但是被打败了,但你一直没有停止对被占领土主权主张,那你以后还可以通过谈判拿回去,但是不能诉诸武力。
如果俄罗斯说克里米亚过去是自己的,我可以动武收回。那么成吉思汗后人是不是可以说克里米亚是我的,因为15世纪以前,那里是我的家园。
土耳其人也可以说,15世纪到18世纪克里米亚是我的附属国。
如果俄国人可以“收复”克里米亚,那他们占领的波兰领土怎么办?俄罗斯吞并德国的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怎么办?
如果全世界各国都以某地曾经属于自己为理由去收复,这世界就永无宁日,谁也别想过一天安稳日子。
斯大林在1955年把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1997年5月,俄乌正式签署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确认克里米亚归乌克兰所有。
如果俄罗斯想拿回去,不是不可以,必须跟克里米亚的主人乌克兰和平协商,反之就是入侵,就是违反国际法的,会被国际社会所不齿。
2014年3月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公投之后,第68届联合国大会投票以压倒多数通过有关乌克兰问题决议,宣布克里米亚公投是非法、无效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就说明俄罗斯的“收复”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承认。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不仅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还受到了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在国际上陷入孤立境地,俄罗斯经济也遭受重创、每况愈下。这么多年来,俄罗斯为自己“收复”行为付出了惨重代价,恐怕是普京始料未及的。
那么俄罗斯是如何收复克里米亚的?2013年乌克兰政局动荡不安,亲俄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在当年被示威民众赶下台,狼狈不堪地逃亡俄罗斯。2014年5月主张靠近欧盟的波罗申科当选乌克兰总统,这意味着俄罗斯失去了对乌克兰的控制。
一旦乌克兰倒向西方,俄罗斯就要直接面临北约的威胁,这是俄罗斯最不想看到的。
因此,俄罗斯强人总统普京非常震怒,咽不下这口气,要教训一下乌克兰,给他点颜色瞧瞧,于是普京就想到了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但是俄罗斯进出黑海的门户,还是俄罗斯黑海舰队驻地,一旦乌克兰亲近西方,俄罗斯就有可能失去黑海门户,再无战略纵深可言!
俄罗斯如果能拿下克里米亚,就能打疼乌克兰,让其付出惨重代价,对其国内的亲西方势力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在一番精心策划之后,普京终于出手了。
2014年2月下旬,一股非法武装占领克里米亚首都辛菲罗波尔国际机场。
2月28日,俄罗斯武装部队午突然行动,包围了黑海舰队司令部塞瓦斯托波尔的机场。
2014年3月2号开始,身份神秘的“小绿人”突然冒了出来,(这些武装分子装备统一、训练有素,且身上的军服和装备正是俄军近年配发的新型号。)开始封锁乌克兰军队驻扎在克里米亚的军事设施。在“小绿人”的支持下,独立分子开始了全盘接管克里米亚的行动,各重要地点,皆被其占领。这一过程中,乌克兰驻军保持克制,并未开枪阻止。
2014年3月中旬,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宣布独立,随后自愿加入俄罗斯联邦。
从第二天克里米亚官方宣布的结果来看,96.77%的选民支持克里米亚从乌克兰独立并加入俄罗斯,最终投票率为83.1%。
可是只要稍加分析就会觉得这个结果真实性存疑,克里米亚的俄罗斯人占58.32%,乌克兰人24.32%,克里米亚鞑靼人12.10%,白俄罗斯人1.44%,鞑靼人0.54%,亚美尼亚人0.43%,犹太人0.22%,意大利人0.015%
事实上居住在克里米亚的鞑靼人根本不参与投票,他们的最高领袖表示,在这里遍布俄罗斯空降兵的情况下,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立场,所以干脆不参加投票。
无论如何,普京如愿以偿,不但吞并克里米亚,还狠狠教训了一下乌克兰,出了心中一口恶气,可谓一箭三雕。
俄罗斯有了足够多的核武器和核潜艇才能不怕美国?
俄罗斯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的核大国,两个国家的大致战略核平衡已经维系了多年,成为世界主要大国间战略和平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正是俄罗斯费尽心思的在核武器和核潜艇上保持规模和质量,才让美国在一超独霸的格局下,却无法完全为所欲为。然而,正是因为庞大的核武器负担,让俄罗斯陷入了发展上的困境,近些年也逐渐力有不逮,美国眼瞅着俄罗斯国力衰退,核优势难以维系,于是退出削减核武器条约,意图升级核军备竞赛,压垮俄罗斯国力、军力,对此,俄罗斯也必须要设法积极应对。
图为俄罗斯海军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
如今的俄罗斯核力量构成,依然是三位一体式的完整体系。其海基核力量主要依靠5艘现役的955型“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7艘667BDRM“德尔塔-4”型战略核潜艇,以及3艘不太活动,但是依然没有退役的667BDR“德尔塔-3”型战略核潜艇,另外,俄罗斯还有1艘作为导弹测试艇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正在建造的还有3艘北风之神-A级战略核潜艇。
图为俄罗斯海军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他的最新改进型可以发射波塞冬型核动力鱼雷,射程超过1万公里,也具备洲际打击能力。
从规模来看,俄罗斯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数量是全球最多的,其次是美国。俄罗斯现役一共有16艘战略核潜艇,正在建造3艘。与之相比,美国现役只有11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从质量来看,俄罗斯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战略导弹核潜艇955A型,但是数量上目前只有3艘,除了5艘“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剩下的德尔塔型和台风型,都不如美国的俄亥俄级,毕竟俄亥俄级可以载弹24枚,每一枚有5-8个分导式核弹头,一次就能投送190多枚核弹头。
图为俄罗斯海军亚森级攻击核潜艇,俄罗斯除了拥有最强战略核潜艇外,还拥有最强攻击核潜艇。
空基核力量方面,俄罗斯主要依靠16架图-160战略轰炸机、63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116架图-22M3战略轰炸机来维系。这些战略轰炸机除了图-95系列之外,全都是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正常挂弹下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可以极大的压缩敌人的防空系统反应时间,算是比较先进和有用的。这些轰炸机主要挂载KH-101巡航导弹作战,射程超过1500公里,可以搭载核弹头。
图为亚尔斯导弹。
当然,俄罗斯近年来发展了空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比如匕首式空射弹道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大气层内飞行速度为10马赫左右,命中精度很高,圆概率误差为10米以内,可以机动变轨飞行,因此可以打击海军舰艇。目前,该导弹已经服役,也可以在上述轰炸机上挂载使用,这些导弹都是核常兼备,在确需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机动的从多个角度对敌人发动核攻击,还是很有力的。与之相比,美国目前也有60多架B-52、50多架B-1B、21架B-2战略轰炸机服役,数量上和俄罗斯差不多,但是质量上要好得多,不但有超音速的B-1B,还有隐身突防的B-2,总体上看,俄罗斯空基核力量虽强,但是和美国差距甚大。
图为投掷KH-101巡航导弹的图-160战略轰炸机。
俄罗斯的陆基核力量载具无法统计,这都是高度保密的。目前,各个国家的陆基核力量都是其战略核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核打击时的主力,因此部署位置、部署件数都在保密状态。俄罗斯陆基核力量主要依靠重型洲际导弹萨尔马特、中型洲际导弹亚尔斯、轻型洲际导弹白杨-M等。其中,萨尔马特导弹可以携带“先锋”高超音速弹头,一次可以投送10多个分导式弹头,射程超过14000公里,打击威力极强,是目前全球突防能力最强、打击威力最大的洲际导弹。
图为挂载KH-101巡航导弹的图-95轰炸机。
根据美国的估计,俄罗斯的陆基洲际导弹件数应该是现役几百枚,弹头较多,超过2000枚,占据俄罗斯现役核武器件数、核弹头数量的一半。实战中,俄罗斯三位一体的核力量可以轻易摧毁美国在全球的军事体系,这是俄罗斯的终极杀招,莫看美军到处逞强,但是一旦把俄罗斯逼到绝路,那俄罗斯是有能力和美国“军力清算”的。如今,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这些核力量却还必须要维持下去,因为他们是俄罗斯世界大国和军事强国的根本保证。
图为挂载KH-101巡航导弹的图-95轰炸机。
当然,俄罗斯也肯定会有解套的一天,但是还是需要看国际格局的变化。目前,我国也在加速完成核军备的现代化建设,在规模、质量上都在提升,从早先的东风-5+东风-31组成的陆基洲际导弹体系,发展到现在的东风-5B+东风-31AG+东风-41的完整体系,其中东风-31AG和东风-41都使用了越野式发射、运输一体化载具,机动性和机动范围更好,生存能力更强,而且导弹的射程、突防能力和分导式弹头也都有提升。
海基核力量上,我国的094G开始建造,虽然我们无法具体估算出我国战略核潜艇的数量,但是现役的094+094G之和最少也有6艘,虽说是不能和美国的11艘俄亥俄媲美,也无法和俄罗斯的小20艘比拟,但是作为可靠的二次核打击力量是足够的,而且规模也还在扩大中。我国也构建了有效的远程空基战略核力量,轰-6K和轰-6N、轰-6J的出现,使我国拥有了战略轰炸机,航程从8000公里到11000公里不等,作战半径加上CJ-10巡航导弹的射程,稳步突破了6000公里,把整个太平洋和亚欧大陆纳入了打击半径。
图为连续发射潜射导弹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
随着其他新兴大国的崛起,俄罗斯负担的战略核平衡任务会减轻一些,俄罗斯可以视情放慢自己的核力量更新步伐。但是长远来看,俄罗斯的核力量依然是其大国之本,肯定会维持在前二、三名很长时间,说到底,手里有牌心里不慌,只有核武器足够多,俄罗斯才有资本参与到超级大国之间的竞逐中,否则,就看俄罗斯现在2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量,早已经沦为二流大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