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读研费用,香港授课型研究生是否值得读?
问就是值得!
不少人质疑港硕的含金量大多是出于两点:一是大多数港硕都是一年制,而内地硕士一般要读三年;二是相对内地考研,港硕采取申请制,综合考量学生的素质,在往年有不少双非的学生能申请到港前三的硕士,而这些学生想在内地通过考研考入985/211的硕士基本上不可能,被相熟的人觉得水。澳门大学历史学硕士好就业吗?
在港澳台地区就业还是不错的。首先澳门大学,处于二流水平,与香港浸会大学持平,不如香港城市和香港理工,与国内武大持平。澳大本身建校也才不到40年,不过发展较快,缺乏积淀。而历史硕士是一个很注重厚重对的专业,这里的学者包括老外,港台,内地三部分。历史文化的学习氛围不如内地的北大,复旦等老牌名校。
在上海月薪1W2人民币?
我也来回答一下。
在香港28000港币月薪不算多,和本地毕业生中位偏高价位差不多。
主要是因为住宿费用高,小单间(10平米左右)可能就要万把块港币,如果不包住,找廉价连锁旅店也要100-300港币一天(最近更便宜你懂的)。
通讯费用使用中国移动菲律宾卡,电话量不大的话可以100左右一个月加无限流量。
出行不打的看需要跨海不,跨海大巴地铁都要10块打起,早上8点前地铁有八折优惠,而且很多地方有减2块的羊毛点,你当日下次乘坐地铁少给2块。
吃就看人了,香港工作压力大,想吃肉的话一般打包30,堂食40多港币,多一份例汤一份饮品。想吃牛扒去大家乐,晚上60一份,比国内西餐厅美味。大家乐还可以办会员,一般吃一个星期就送5块羊毛券吧。去餐厅吃素会贵一点,想节约可以吃三文治或者杯面,10来块;大家乐这类会有周优惠特餐,能30块吃个小饱。早餐个人喜欢油条之类的,去吃个早餐套餐也要10来块,奢侈点去新钊记吃个隐藏套餐鲜牛通,牛肉通心粉,牛油蛋治,加咖啡,60多块的套餐只要30,撑死你。
平常很喜欢惠康超市,有时有特惠价买进口草莓樱桃之类的水果,50块一大盒可以吃一个星期,这点比国内便宜。也喜欢在这里买点寿司或者卤鸡爪吃,感觉很划算。
香港人喜欢喝咖啡,个人过去也不免其俗,因为大家压力很大都很拼,有时精力不济。香港冲调咖啡很大众价,不用对比过去买买买就是了,但瓶装咖啡很贵,无论品牌都要10多块,有时我还会在内地带点雀巢瓶装过去喝,省一半有多。雪糕也是贵,和路雪这类在那边都要10多块,平常馋了去麦当劳买新地就便宜很多,6.5就有的吃。
总结下,一般说不包住宿在香港花费每月在7000-13000港币左右(挺节约那种),这样看28000其实和内地13000左右人民币差不多,这值不值就看自己对比了,总得来说IT或金融类在香港机会会多些。
需要了解更多可以再问噢。
人到四十再花三年时间拿硕士学位还有意义吗?
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明确告诉你读研并不能帮助你直接获得工资、岗位或者是单位这方面的变化,你是否还继续去尝试读研?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仍然愿意为了提升能力、开阔视野或者是加深修养这些看起来比较“华而不实”的目的去读研?其实,关于题主这个的答案已经存在于你自己的心理了,通过提问只能帮你去发现它,而不是改变它。
如果所谓的意义指的是升职加薪换工作之类的“实惠”,那四十岁之后再去考个学位的意义真心不大;如果说所谓的意义是希望通过学习总结经验,提升能力或者拓展视野,哪怕是五十岁、六十岁都是有非常的的意义的。意义本身就是个很主观的东西,哪怕其他人都觉得这个东西毫无价值,只要你自己觉得有意义,那就是有意义的。
题主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可能是觉得这个时候读硕士,既不能帮你求职换岗,也不能帮你升职加薪。当然,这些东西都很重要,但这个东西并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我自己的感受来说,当年一路高考、考研、考博这么上来,目的其实都是非常现实的,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获得更大的选择权利。当然,确实也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成果。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可能会去翻一翻书,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在这个时候,学习的功利性可能不会那么明显了,读一篇好的散文,不会帮你提升公文写作技巧,却可以让让你获得片刻心灵上的安宁;学习一个新的理论知识,不会帮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却可以让你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开阔。以前老觉得说所谓的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很假,很不得出了学校就把书丢了,但这几年逐渐感觉到,书本的作用并不仅止于考试、升学。可能恰恰是这些思维上的盲区,使我们忽视了学习本身最原初的目的,就是推动自己的不断完善和不断提升。所谓的学历、技能或者工作,本来都是提升过程当中的副产品,现在却被很多人当成了学习的主要目的。甚至说,如果学习不能带来学历、技能或者工作机会,就会连带着学习本身的价值都被否定掉了。
个人建议,在时间精力金钱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读个学历的方式进行自我提升,无论这种提升是否能够帮助获得那些具体的“实惠”,对于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能够帮助你跳出你早已习以为常的环境,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进行自我审视,或者就能帮助你发现那些早已被忽略掉的宝贵事物。四十岁说年轻肯定是不年轻了,但也远远到不了说老的时候,以后的路还很长。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可以让自己以更加从容、更加优雅的姿态,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你们那读幼儿园学费要多少啊?
我们这儿的菜非常好还不要钱,但是需要自提,且距离相差十万八千里,请问您要吗?
所以,我们这儿和你们那儿的幼儿园学费对比完全没有意义,我们再便宜或者性价比再高,中间隔着18县,那也只能干看着甚至还可能产生负面情绪,同理,你们的我们也许也无法够得着。还有,就算同一所幼儿园,报名时间不一样,价格也会不一样的哦。
实在想要对比价格的话,只需要对比所在区域的幼儿园价格及当地教育部门所规定的价格,而这个一般在考察幼儿园时就可以问问园区了。我家孩子今年9月入园,刚刚结束了一周半天的试园,在这之前我也把周边的幼儿园看了个遍,有小区门口的,有需要做校车的,整体而言,幼儿园层次还是挺鲜明的,一所幼儿园怎么样,通过软硬件的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及与招生老师(如有可能与带班老师)聊一聊也就知道的差不多了。
一般公立幼儿园的价格与普通的私立幼儿园价格差不多,这种情况除去距离因素,首选肯定是公立幼儿园。如果选择私立园,幼儿园的软硬件及师资与离家距离一样重要,其次才是价格,因为一般同一区域的价格差不了太多(同一个菜市场的同样优质的菜价格会差很多吗?)。
我在选择幼儿园时,先采取了排除法与实地一家家考察。
第一,排除很好的,价格也比较高的,比如一个月四五千的;
第二,排除没有国际班的(每天半天外教),因为英语的重要性实在太高了,除了报英语培训班,在幼儿园选择国际园或者国际班,当然考察时一定要问清楚每天外教上课时长、半天的外教课中是谁主导、班上的中文老师的英文水平大概是怎么样的、上课内容的设置是怎么样的(有无教材、是否包含各类主题)、授课方式(情景教学还是跟着教材走),整个园区对英语的重视程度等等。
第三,排除课程设置比较单一的,我不希望幼儿园仅仅只是教孩子数数、拼音识字等我们在家就能完成的基础常识(独立自理能力单说),我希望幼儿园可以给到孩子丰富的环境与体验,注重孩子的多元发展,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与体能。
第四,筛选学校的教育理念,有的学校侧重于体适能教育,有的学校侧重于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有的学校可能没有理念(不知道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那么课程设置和教师选拔肯定也会受影响),一个好点的合格的学校起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第五,排除没有户外场所的,有的学校可能室内设置及师资什么的都不错,但是没有户外活动场地,还背阴,等于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是接触不到阳光的(我们附近就有一家这样的)。
第六,特别排除马路边的底商幼儿园。嘈闹街区的马路边。。。
第七,排除无证办园的,没有证件的幼儿园,教育部门总有一天还是要管的,我们在选择幼儿园时忽略了这一点(学校真的是超级满意),最近教育部门严打无证园,我们在开学前不到一个月才知道该园没有证件,不过现在已经拿到证件了,因为学校好走了第一批的绿色快速通道加急办理,而其他几十上百所幼儿园已经被关闭了。
第八,幼儿园是否会改成普惠园,现在的普惠园要求覆盖率达到80%,我们选的并且已经交了一年学费的幼儿园明年会被改成普惠园,也就没有了国际班,在牺牲距离,需要做校车的情况下,我们自然是放弃了,但是这家幼儿园依然会是很棒的。
排除了上面的某些因素,可以选择的幼儿园其实不多了,家长好好考察,一定可以选出一家适合自己孩子的幼儿园。
另外,每个人选择的标准不一样,但价格一定不是最重要的。而选择伴随着机会成本,有得有失,孰轻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