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倒计时,聊城被称中国北方的威尼斯?
聊城去了两次,第一次是送孩子上学,第二次直接带着七十多岁的父母去了,父母都喜欢上了聊城,东昌湖好美,住在古城里好几天,那种惬意,无以言表啊
你敢大胆说出你的绰号吗?
“”大花脸”+“”大衣娃”+“状元郎”+“冷冰山”+“山东跑调王”(山调王)
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笑了,已过而立之年,要好好地静下心来,回忆一下,儿时那些小伙伴给自己起的绰号。
小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一个村里就三四家没有通上电,我家里点的还是煤油灯,晚上吃完饭,母亲总是把煤油灯的灯芯用针往外挑一下,然后对我说,好好写作业吧,煤油烟总是能熏到脸上, 然后用手一抹,整个脸上好多黑色的灰,小伙伴在大门口喊:出去捉迷藏了;总是来不及洗脸,就一下子跑出去,加入他们,他们一起拍着手,大声地唱道:小花猫,大花脸,满脸烟灰满街跑”,也就有了小时候的第一个绰号——”大花脸”!
读到四年级,村里小学转来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那时候,家里的情况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我总是穿着父亲不穿的衣服,像个大衣一样,一直到我的小腿肚子,我坐在第一排,每次回答问题,衣服总是把后排同学的书带掉下去,老师总是走下讲台,把书捡起来,然后说到,你的衣服太大了,等过几年再穿大点的衣服!也就有了我的第二个绰号——”大衣娃”
读初中了,家里终于拉了电线,安上了电灯,我也去了镇上中学读书,由于镇上距家七里多路,家里唯一的自行车,父亲还要骑着去县城干活,偶尔母亲也会用来把摘来的棉花驮回家!我就住宿在宿舍里,那时学校的食堂有一口大缸,学校早上一般总是熬一些粥,把勺子放在缸上面,让学生自己去盛!每到放饿时间,我的手里就抓着自己大瓷碗,下课铃一响,我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然后去打汤,子勺子下去,满满的一碗大米饭,这样就省下来两个馒头,食堂的卖菜的大爷见我每次都是跑的最快,总是第一个,因此给我的第三个绰号——”状元郎”也就由此而来!
到了高中时候,读高一时,走了一段时间的弯路,在县城里迷失了自己,特别的自卑,也就有了第四个绰号”冷冰山”
三年的煎熬终于考上了大学,坐了34个小时的硬座,去大学报到,军训期间,教官让大家表演节目,大家没有人站起来,教官无奈喊了学号”请1号同学上台表演节目”,我用一首郑智化的老歌《水手》,整首歌全是山东方言,整首歌没有一句话在调子上!整个操场一下子都沸腾了,从此大学校园里就多了一个响亮的绰号”山东跑调王”,又简称为”跑调帝”。
父亲去世五年了,再也看不到父亲的影子与衣服,再也听不到父亲喊我回家的声音,如今的我,在遥远的他乡安家,那些一个个难忘的绰号,如绚丽的音符一样,在我的脑海里跳动着,掀开尘封已久的记忆,望着这些音符,我会心的一笑,谢谢你们,那些曾经的绰号,还有那些与绰号相关的人与事,伴着我一路成长!
不知这个组合怎样?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女儿今年高一,选的物化政,不知这个组合怎么样?
首先选择的这个组合,可以选择的专业是最多的。选择了物理和化学基本上就保证了大部分的专业都可以选择。但是这个组合是结合了文理的,难度很大。物理、化学、政治这三门难度都很大。相对来说,选择这个组合的人数不是很多。
其次政治这个课目不容易拿到高分,背诵和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但是对于孩子今后考入大学考研和选择专业都很有帮助。大学时考研政治是必考的,选择政治,相信也是因为对这门学科有兴趣或者是学得比较好。对于大家来说都不易取得高分,赋分制下也容易拿高分。
最后,物化政的组合还是不错的一个组合,学霸选择物化生的组合会更多一些,成功的避免了和他们的竟争。政治的记忆和物理、化学的理性思维,也能互相调整,如果女儿对政治比生物和地理更有优势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之,选择专业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且要选择以后有发展潜力和专业选择多的。这个组合这些条件都能满足,因此是个不错的选择。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用。
我是@穆瓣草籽 教育领域创作者,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教育问题,分享最新教育资讯。
山东即将破5000亿的城市?
先好好干吧,这临沂还没真怎么起飞,就已经开始吹什么中心城市了。别闹了。
北边有济宁要吃这波内循环福利,未来潜力很大,南边和徐州比还有差距。
老老实实把该练的内功练好。城市内部一堆问题没解决,就跑这来中心城市。别一天到晚的想着出海口岚山区。临沂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又不是万事俱备只欠港口了。
加一段啊。昨上班没写完。
加在临沂身上更严峻的挑战,可能是环境问题。
之前15年,临沂搞什么环境污染临沂样本,直接400家关停或者限期整改,结果整个城市几近瘫痪。57家停产整顿,结果6万人失业,上千亿的债务危机。完全人为的。被叫休克式治霾。
19年,兰山区还继续搞环保一刀切,直接被点名。作为平时懒政不作为的典型。这样的治理水平,中心城市都是这样的水平?而且关停的好多都是餐饮企业,小门店。央广时评直接说这是以环保之名抹黑环保。
临沂的问题恐怕不是如何治理环境,短期内可能是如何平衡产能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山东各地都在淘汰所谓落后产能,搞绿水青山。但是很多大型私营企业耗电一堆一样照旧,只是慢慢推进改革?国企重工们真的都关了吗?但是临沂中小企业多,说关你就关你,没商量。临沂可能需要的是一个更合理的用药方案。要病去如抽丝。
山东一直在转换动能的路上,临沂像是一个缩影。
为什么河南考生人数不断增长?
感谢悟空问答助手的推荐,终于有人问出了我期待已久的问题,也一直是值得河北、河南、山东等教育大省该好好反思的问题。
先给大家讲一个额外的小插曲:之前网上流传在去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河北教育代表提出了一项提议,在实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是否可以将北京、天津的部分双一流院校迁入河北,平衡教育资源,加快协同发展的进程,不出意外,这项提议遭到了北京和天津的反对,我们先不论此事的真假,但这件事本身反映出来的內理,是让河北教育感到可悲的,河南亦是如此。
本人从事教育行业多年,也对全国各地的高考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像河南、河北这样的高考大省,为何今年人数不断增长,但是招生名额似乎没多大变化,其实是有的。通过看整体的升学率,其实是不断上升的。但是整体的升学质量依然垫底(这里升学质量指的是高考录取本科率)
我们以2020年高考录取数据看一下整体的对比情况:
从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来看:2020年高考考生数量最多的是河南省,大约108万高考学生;第二位是广东省77.9万高考学生;第三位是河北省62.5万高考学生;第四位是山东省53万高考学生;第五位是四川省52万高考学生。2020年高考学生数量最少的是北京市4.9万人,倒数第二是上海市5万高考学生,倒数第三位是天津市5.6万学生。
从2020年高考本科率来看:在2020年高考本科录取率最高的是北京市76%;第二位是上海市72.87%;第三位是天津市72.79%,这三个地方的考生最幸福,考生数量少,高校数量很多,尤其是北京和上海的高校数量,超出其它省一大截;我们再来看看2020高考考生数量前五位的省份,本科录取率如何呢?2020年四川本科录取率为35.42%;2020河北省本科录取率为39.47%;2020广东省的高考本科录取率为40.53%,2020年山东本科录取率为51.41%;考生人数最多的河南省本科录取率估计在30%左右。
这就是为何我们会觉得别的省不给名额,名额给了但是供不应求,本科录取率也就垫底了。那是什么造成河南、河北这样教育大省陷入如此“窘境”呢?个人觉得原因有四:
1、省内教育资源匮乏,我国高校资源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江苏、陕西等地,河南、河北省内优质高校匮乏,河南还有一双211:郑州大学,河北唯一一双211还在天津,省内本科院校相对不足。
2、本省教育部门太过注重平均主义,因为省内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高校,所以在每年教育投入上也不会有所侧重,均衡发展看似合理,但对于急需教育高地站起来的河南和河北来说,就是最大的错误。
3、教育意识不足,升学渠道太过单一,高考只是进入大学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河南考生学习能力强,每年的高分数段学生也不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相对北京、上海相对不足,在一些像综合评价、强基计划竞争上处于劣势。学生更多聚焦高考,缺乏对其他途径的探索和培养。
4、省外高校给的名额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升需求,每年河南复读生占报名考生的1/3,由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考生堆积。
所以,如何提升河南、河北这样教育大省的本科升学率,指着别的省份高校不断追加名额是机会渺茫了,更多还是要加强自身修炼,集中资源干大事,提升省内高等院校的实力,这才是优解。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交流,也是替家乡着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