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面积和北京面积哪个大,历史上有没有上海籍的知名军事将领?
陈云的军事生涯。
一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
1928年1月,陈云和吴志喜(黄埔生),响应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发动了“蒸枫”,即在青浦小蒸和金山枫泾地区,发动起义,打土豪,搞武装,建立了“沪杭路农民革命军”,吴志喜任总指挥,陈云任主任。不幸的是,敌众我寡,起义失败,总指挥吴志喜牺牲,陈云突围。
陈云,中央派驻五军团党代表,军委纵队政委,中央派驻迎接西路军全权代表。北满军区政委,辽东军区政委,东北军区副政委。陈云同志行政三级,授衔的话,可能屈居大将。
陈云同志在解放战争中最大的贡献是算账。解放战争前期,各解放区多少都有点着重运动,怕打硬仗的消极情绪。1946年底,陈云到南满,召开高级干部会议,给大家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使大家认识到,机动避战,转进朝鲜边境,也要付出一定损失,不如就地坚持,就地战斗,从而统一了思想,巩固了队伍。进行了“”四保临江战斗,彻底扭转了东北地区的斗争形势。
四保临江纪念雕塑中,c位的就是陈云,旁边是二肖,即正副司令。
成都杭州南京西安等又有哪些别名?
北京叫“帝都”,顾名思义,帝国之中心也。
上海叫“魔都”。这应该是今年来关于城市称谓的一种新时尚。
其实上海“魔都”一名的由来,要早点多。20世纪初旅居上海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的畅销小说《魔都》,第一次以“魔都”称呼上海。“魔都”一词被用来形容上海那错综迷离的世相。
深圳其实很早之前被叫过“雌都”,这一称谓应该跟改革开放初期的一部叫《外来妹》电视剧有关。当时深圳主要是轻工业巨多,大量的女性来深圳打工,使得男女比例失调,据说最夸张的时候打到1:7。不过近些年这种情况已经没有了,深圳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仅程序员这一个职业估计就能填平原来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雌都”一词对深圳来说已经不再合适了。
广州被叫过“妖都”。其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广州塔也叫“小蛮腰”,腰通妖,没有定论,也不知这“妖”究竟指的是什么。但凭着一句“食在广州”,倒是可以考虑叫广州为“食都”。
西安被称为“废都”,这个很好理解。因为贾平凹的一部《废都》写尽了西安城。
南京可被称为“旧都”,也好理解,前朝旧地之都,故名。
成都有人称“腐都”,不知是说成都好吃好喝,生活腐化,还是有其它所指。但凭一句“乐不思蜀”,腐倒也腐的贴切。
政府还提供隔离场所吗?
随着国家对疫情管控的调整,居民对疫情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疫情防控条件下,居家隔离将会成为常态,如何避免家人感染,科学的防疫和家庭消毒是避免感染和传播的有效手段。
原则上现在没有集中隔离场所,需要居家隔离。居家隔离需要注意消毒:
成都跟上海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很多人都把上海在国内城市中所具有的优势归结为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先行崛起发达的优势,中央政府政策的优势等等,尤其是最后一条,即上海在中央政府眼中所处地位的优势,几乎是所有其他城市都眼红羡慕而求之不得的。但是他们却没有再进一步的深思一下,为什么上海在国家心目中的位置会如此之高,而为什么其他地方却没有如此的地位?难道是国家是中央政府有偏心吗?这种说法显然是无法说通的。先举两个例子:一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正处困难的时期,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了“全国保上海”的政策口号,资源优先供应上海。但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道理很简单,投入的目的是为了有产出,只有能得到最大收益回报的投入,才是效益、效率最高的投入。而在国家困难时期,手中的资源很有限,为了能得到最大的投入收益回报,以满足全国的需求,就只能把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入到产出效率最高的地方去,而这个地方舍上海其谁?而实践也证明中央政府全力保上海的政策是非常英明的,因为中央政府也收到了丰厚的政策回报:上海上缴了中央政府几乎占了全国财政收入半数的利润,上海向全国提供了各种大量优质的工业消费品,上海向全国各地支援了大量的技术力量,等等。再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麦道公司曾与中国的飞机制造业有过一段合作。而那个年代,国家为了应付可能到来的战争,把沿海地区的制造业技术力量大量的迁往内地,在内地建立起了众多的工业基地,而中国的飞机制造基地就设在了成都、西安、沈阳、南昌等地,上海虽也有飞机制造业,但已不是飞机制造的基地了。而美国的麦道公司在选择与中国合作的具体所在地时,没有考虑选择成都、西安、沈阳和南昌,而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上海!为什么西方外国人也如此的看重上海?即使上海也有飞机制造的技术经验,但大量的技术实力已迁往了内地,而美国人却仍旧选择了上海?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合作就需要沟通,而沟通就需要有共同的语言。在美国人的眼里,在中国的内地,唯有上海才最有现代文明的文化观念,才最容易与西方现代文明交流沟通、最容易接受西方现代文明的技术理念。而美国人的选择也没有错,几年的合作让中美双方都获得了丰厚的收获,美国人赢得了利润,而中国人通过上海不仅获得了一些先进的制造技术,更学得了现代管理的理念和具体知识。以上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上海在中国内地的城市群中不仅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制造业技术实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上海拥有独一无二的现代文明的城市文化!与内地其他地方都处于传统农耕文明文化笼罩影响之下不同的是,在中国,唯独上海拥有了现代化的工商业市场经济的文化。上海人追求的是人人平等,个性自由解放,讲信用、守契约,遵守公共社会规则,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能放眼世界,善于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等等。正是这样的上海文化,让上海不断的与时俱进,让上海拥有了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实力!
你觉得中国第一大城市是哪座城市?
中国第一大城市主要竞争者是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
建成区有一些参考价值,但不是重要依据
广阔的街道,低矮的楼房,稀疏的建筑,稀少的人群,这样的建成区有多大意义?
同样城市的常住人口没有城区人口和流动人口重要
部分城市主城区已经相互连在一块,地铁线跨城市运营,人口没法界定清楚。
北京市-天津市一体化,虽然是两个城市,本体已经互联互通
上海市-苏州市,地铁联通,工作在上海,住在苏州的居民很多
同样,广州市--佛山市一体化,地铁一体,居民混杂。
重庆市,虽然常住人口超3000万,但主城区人口只有1000多万,周边都市圈发展处于培育阶段。重庆都市圈弱很多!
全国四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北京--天津一体。全国二线城市中,武汉、成都、杭州、西安等单核城市,没有形成都市圈。美国智库米尔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指数”2019年中国一、二线最佳城市表现
北京第2,上海第14,重庆第23位,天津第31位,广州第15位
2019年中国三线最佳城市表现
江苏苏州第9位,广东佛山第13位,
广州周边,东莞列第1位
上海周边,南通列第2位
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广州--佛山,三个组合都很强,实力强,潜力也强。
人口常住人口
北京+天津 3600万
上海+苏州 3500万
广州+佛山 2300万
代表城市人口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
北京市日均客运1973万
上海市日均客运1777万
广州市日均客运1652万
与其他城市比较,这几个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惊人
用每日瞬时流量方法计算,这几个城市实际常住人口远大于上面统计数据。
GDP是城市经济活动的体现,流动人口给上述城市带来不竭动力重要城市GDP
北京、上海谁是第一大城市真不好论断,广州略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