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军机今天的消息,现在却突然后撤80公里?
在赫尔松前线,尽管俄军大量的增兵赫尔松,但是在前线与乌克兰缠斗的部队突然后撤了80公里,可以说是大踏步后退了。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乌克兰人少地多,地广人稀。后退80公里可以躲避乌克兰从美国人引进的海马斯火箭炮。
同时如果准确地消灭了海马斯火箭炮,以后要想重新推进个80公里或者180公里都不难。
而且这也根本不影响俄军与乌军的决战。毕竟现代的战争未必都需要两边的人面对面叫喊着厮杀。他们可以用无人机打。现在俄罗斯有充分的无人机可以使用,还有大量空天军的武器装备可以运用,再加上丰富的火炮。当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之后,两边的力量对比就会逐步平衡。
或许乌克兰方面看到错过了最佳反攻时机,也只能从考虑保存实力的角度出发,使战线在赫尔松前线稳定下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虽然泽连斯基有一些听拜登的,但是乌克兰与美国的关系与就像一个地方割据势力一样,还是要以保存实力为主的。如果泽连斯基手上的这点兵都拼光了,那么说不定他的统治地位就会被别人取代了。
所以保存实力,拥有一把人很重要。#头条创作挑战赛##杭州头条#
作者为高级#策划##创业##旅游##在头条看世界##写作##分享你的今日感悟##我在头条搞创作##每天都值得被记录##家事国事天下事##俄乌冲突#
20是个什么样的飞机?
(我国运-20战略运输机,网友们亲切地称之为"胖妞")
近日,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了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式。这已经是我军三军仪仗队第二次参加俄罗斯的胜利日阅兵,上一次还是在2015年的二战胜利70周年时。另外,这一次仪仗大队飞赴俄罗斯,还有另一个亮点,吸引了美媒的关注。这一次我军仪仗大队赴俄,所乘坐的飞机,换成了国产运-20重型战略运输机,而此次飞赴莫斯科,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重型远程战略运输机首次抵达欧洲执行运输任务。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发文称,中国运-20此次赴俄证明了其航程,接下来其将改装成加油机,大幅增加中国战机的空战范围和威慑能力,而且从技术上讲,运-20改装加油机并不困难。
(正在进行物资转运的运-20运输机)
对此我国媒体《环球时报》也报道称,"一架大型国产运-20运输机运送了100多名解放军官兵前往莫斯科……展示了飞机的技术性能,并展示了中俄之间的高层军事合作。"而中俄很多军事观察家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纷纷表示,运-20重型运输机不仅仅是一款大型军用运输机,它还能够改装成诸多特种作战飞机,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其中最主要的,大概就是改装大型空中加油机,以改善解放军空军当前严重缺乏加油机的局面。
空中加油,源自于特技表演的技术
其实空中加油这个概念出现得非常早,早在一战之前,飞机还用于特技飞行表演阶段时,就曾经出现过空中加油。当时的空中加油主要分为两种:
(早期的空中加油其实就是一种特技飞行)
第一种是直接由飞行员爬出座舱,顺着机翼爬到另外一架飞机上,然后提上几桶汽油再返回自己的飞机进行加油操作。1921年11月21日美国飞行员霍克斯和韦斯利驾驶一架林肯"标准"型双翼飞机,另外一架寇蒂斯"珍妮"双翼机则由多尔蒂驾驶。多尔蒂和霍克斯两人驾驶飞机保持水平飞行,而霍克斯的后座飞行员韦斯利则从林肯的座舱爬出来,顺着机翼爬到多尔蒂的飞机上,并把一桶5加仑的汽油成功加注进入飞机油箱。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中加油的故事。
(史密斯和里克特的加油演习奠定了如今空中加油的基本形态)
这种杂技式的空中加油由于太过危险,而且需要4个人通力配合才能完成,所以很快就被取代。1923年8月27日,当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空军1947年才正式独立,其前身就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史密斯和里克特两名飞行员各自驾驶1架DH-4B型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湾上空飞行。两架飞机保持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飞行姿态,然后由前者从机腹垂下一根大约10米长的橡胶软管,由后面的飞机飞行员直接用手接住,并将其套在自己飞机的加油口上,然后由前上方的飞机开启油泵,为后方的飞机加油。一直到现在,各国空军使用最多的软管加油技术,和这次加油的基本原理依然相同。
(俄罗斯伊尔78加油机的软管加油)
尽管空中加油技术出现很早,但是由于二战时期的空中导航技术很差,飞机如果飞行距离太远普遍容易迷航,而且活塞式发动机本身油耗较低的缘故,所以当时的空中加油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一直到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喷气式战斗机的时代,由于喷气式发动机油耗特别高,所以为了维持飞机的航程载荷,空中加油技术就成为各国空军必须重视的科目,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空中加油才正式成为各国空军的"力量倍增器"。
航程还是载荷?被误解的空中加油技术
很多人一提到空中加油,首先想到的就是提升飞机的航程,扩大作战半径。诚然,空中加油机确实有直接提升飞机航程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当前的空中加油更多的体现在提升飞机的载荷方面,这一点大概是空中加油被误解最深的地方。
(战术飞机之间也可以相互加油——伙伴加油)
空中加油提升飞机载荷的主要原理在于:任何军用飞机,无论是战斗机还是运输机,又或者是轰炸机,其最大起飞重量是固定的,除去必须的结构重量外,剩下就是燃油和载荷之间的相互妥协的关系了。意思就是说,任何一架飞机,如果以最大载弹量起飞,自然无法把油箱装满,而如果把油箱装满,那就不能满载弹药。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战斗机满载弹药起飞时,其作战半径要比满载燃油起飞时小很多,而且由于作战飞机以不同的飞行剖面执行任务,也会大大影响飞机的航程和载荷。那么,能不能让一架飞机即能满载弹药保证火力、同时又满油出击保证航程呢?答案正是:空中加油。
(当年的全球之最,至今无人超越)
当今战斗机在执行对地对海作战任务时,通常要携带大重量和大尺寸的武器弹药,这就会大大影响飞机自身的燃油载荷,从而导致飞机航程不足,但是如果减少弹药携带量,又无法构成足够强大的火力打击密度,从而影响作战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空军普遍的做法是,让战斗机挂满弹药先行起飞,在起飞后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把飞机的油箱加满,从而确保飞机有足够的航程对远距离目标实施打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空中加油技术更多的是确保飞机的载弹量,而并非是航程。
(现代战斗机普遍会挂载副油箱以确保航程,但是如果满载弹药,就无法挂载副油箱,因此航程会受到限制)
决定飞机航程的主要因素其实是两个:第一是飞行员的体力极限;第二个是空军自己的飞控和导航能力。第一个很容易理解,因为通过不断的空中加油,即使是战术飞机也可以实现理论上的超远距离飞行。1986年美国空军出动24架F-111战斗轰炸机往返超过1.1万公里,从英国起飞绕过大西洋、地中海,长途奔袭利比亚,往返时间超过16个小时,中途加油大约有11次,体现了空中加油对飞机远程飞行的重大意义。
(F-111战斗轰炸机)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16个小时的连续飞行,如果是单人单座的战斗机,没有任何飞行员受得了这种"折磨",哪怕是双人串列座舱的战斗机也不行。所以美军出动的双人并列式座舱的F-111,这种和俄罗斯苏-34相似的战斗机在飞行途中可以适当允许飞行员做小范围活动,而且两名飞行员并列驾驶,还可以相互聊天,并且以轮流驾驶方式轮换休息。
(当年美军远程奔袭利比亚实在是耗费巨大)
除了飞行员的体力极限外,空军对于战区的控制能力,也是制约飞机远程飞行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越南战争中表现非常明显。在越南战争中,越军的米格17、米格-19和米格-21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不及美军,但是却能够在防空作战中力挫强敌,这就是空中预警控制能力的结果。当今的空军作战,战术飞机需要得到空情保障才能有效执行作战任务。例如,如果距离太远,飞机上的机载电台无法和后方指挥机构保持联系,那么飞机就相当于"瞎子"一样在天空中乱撞,自然也就谈不上有效的作战行动。
所以,当今绝大多数战术飞机都是以己方空军所能确保的空情和通讯能力为作战半径的上限,而加油机负责保障战术飞机能够在最大作战半径基础上,依然能携带最大数量的弹药,保持最强的攻击火力。
运-20改装加油机对我国的意义
长期以来,受装备技术的限制,我国空军的主要装备大多是航程较短的防空截击战斗机。从早期的歼-5、歼-6到后期的歼-7、歼-8概莫能外,而即使我国在1992年时正式装备了大航程、强火力的苏-27SK型战斗机,受空军作战体系的限制,其作战半径依然维持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空军对于空中加油飞机和技术都没有什么迫切的需求。再加上我国一直也没有可供改装加油机的大型飞机平台,所以加油机的研发一直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
(我国第一款空中加油机,轰油-6型加油机)
不过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对于我国广大沿海地区,特别是东海和南海的控制力需要大大加强。同时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我国对于东海和南海的空情控制能力得到逐步增强,通过增建扩建一系列南海岛礁的方式,我国在南海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防空警戒体系,因此能够保障我军飞机进行远海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派遣飞机远程巡逻南海,确保我国的海上安全,就成为重要的战略任务,而要切实执行好这一任务,不仅需要大航程的战术飞机,同样还需要有大型加油机予以配合。
(轰油6为歼10加油)
早在1999年,建国50周年阅兵式上,我国就正式展示了自己的第一款空中加油机。不过这款空中加油机是由轰-6轰炸机改装而来的,在其机翼两端各吊挂了一个软管加油吊舱。具备同时給2架战斗机加油的能力。这款编号为轰油-6的空中加油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掌握了空中加油技术。但是受轰-6平台的限制,轰油-6的燃料载荷最大只有38吨左右,在距离基地1000公里的空域,只能为2~4架歼-8或歼-10战斗机提供空中加油服务,而对于大型苏-30MKK或者歼-16等战斗机,只能进行一对一的加油服务(苏系战机肚大能容),使用效率太低。为此我国在乌克兰"淘"了3架大型的伊尔-78加油机,以满足空军对于空中加油的需求。
(伊尔-78是苏联解体前研制和装备的最大加油机, 至今也是俄罗斯空军唯一的加油机)
但是从国外"淘"飞机显然并非长久之策,而且伊尔-78本身是由伊尔-76重型运输机改装而来,而伊尔-76并非我国自产飞机,因此其引进和使用,很大程度上要看外国的"脸色",这显然不符合我军独立自主的建军要求。而我国在2007年时正式上马大飞机研制项目,这就是目前已经研制成功并大规模量产服役的运-20重型战略运输机。
(运-20战略运输机)
运-20重型运输机的最大起飞重量约为220吨,最大有效载荷可达66吨。基本参数虽然和美制C-17相比还有一点差距,但是要明显优于俄制伊尔-76运输机。而运-20最大起飞重量220吨,如果改装空中加油机,则完全可以参考伊尔-78的设计,在其货舱内部安装2个25吨载荷的大型油箱,再加上运-20自身的燃油载荷,其最大载油量预计在130吨左右,在距离基地1000公里的空域至少可以为战术飞机提供75吨的有效燃油供应,超过轰油-6型加油机4倍以上,也超过了伊尔-78和美军的KC-135的水平。
(已经量产近4年的运-20运输机)
对于我国而言,更重要的是,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已经服役了,由于隐身作战的需要,五代战斗机普遍采用内置弹仓,这会大大占用飞机的内部空间,并且五代战斗机还放弃了四代战斗机普遍携带的大型机翼副油箱。因此五代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明显要小于四代战斗机,例如F-22的作战半径已经缩水到约750公里,而美国空军主力的F-15战斗机作战半径可达1500公里,而五代战斗机这种航程缩水是由于其设计和战术要求决定的。所以,为了确保作战效率,五代战斗机更依赖空中加油机的协助。
(运油-20为歼20加油CG图,西葛西创作)
运-20自2016年量产以来,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生产数量,但是从最近一系列的动作中可以看出,该机已经开始全面承担解放军的战略空运任务。去年12月爆发的新冠疫情中,运-20曾经协同伊尔-76、运-9等大中型运输机空运大批人员和物资抵达武汉;随后运-20又在今年上半年运输大批的医疗物资前往伊斯兰堡,支援巴基斯坦抗疫,这也是运-20首次走出国门。如今,运-20远赴欧洲,运送解放军仪仗队参加俄罗斯的胜利日阅兵,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卓越性能。下一步,大概就是要改装加油机了。
(已经安装了加油管的轰-6N型轰炸机,暗示了大型加油机即将量产)
一旦运-20成功改装空中加油机,并装备部队,则我军大量的歼-10、歼-16、歼-20以及海军的歼-15等战斗机普遍都可以通过空中加油,大幅提升滞空时间,并且和美军一样,能够有效确保在最大作战半径上依然保持最强的攻击火力。不仅如此,去年已经曝光了我军最新版带有空中加油系统的轰-6N型轰炸机和空警-500预警飞机。这些飞机和运-20加油机配合,将会发挥出战略性的威慑效果。
(运油-20 CG图,西葛西绘图)
由于已经有了轰油-6的成功经验和伊尔-78作为参考,运-20改装加油机实际上并不复杂,因为我国的国产空中加油吊舱已经是成熟产品,只需要配以加油管路和油泵,即可顺利安装。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运油-20大型空中加油机将会成为我国战略空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20是中国空军最理想的运输机吗?
运-2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也是我国空军“20家族”的重要成员。运-20的成功装备部队在空军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助力空军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空军转型。
没有最理想的,只有是否适合我国空军,运-20绝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航空工业发展永远在路上。运-20解决了有无问题,带领我国正式迈入了“大飞机”门槛;对于提升空军远程战略投射能力和完善装备体系建设有重大作用。
我国大型运输机发展历程
我国运输机最早起步于1965年,在苏制伊尔-14M的基础上放大研制了第一种运-6运输机,最终因技术原因下马;1968年12月我国确立在AN-12的基础上仿制开发新型运输机,项目代号运-8,并于1974年成功首飞,1980年量产装备部队,成为我国最近30多年的主力运输型号,并成为高新系列特种飞机的主要载体。
后来,我国开启大飞机运-10的研发工作,最终因技术原因无疾而终;空军在无奈之下于1992年引进17架俄制二手伊尔-76大型运输机,四架用于改装“费尔康”预警机载体,后来又引进了数十架二手伊尔-76,总数不到50架,成为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的主力机型;不到50架的数量的确偏少,在后来基于伊尔-76改装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只有四架的数量佐证了这一点。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空军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战略投送和信息作战体系构建迫切需求一款大型运输机,军民大飞机项目被提上日程,军用大飞机运-20项目于2007年正式立项,2013年完成首飞,经过三年多的技术验证测试,运-20首批两架于2016年6月15日交付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2017年11月,运-20开展编队飞行训练,初步形成作战能力,当前运-20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
运-20主要技战术指标及特点
根据中航公开技术指标参数,运-20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载重能力为66吨,采用常规布局,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无翼梢小翼设计,使用超临界机翼设计,借鉴了伊尔-76和C-17的设计优点,大幅度提升复合材料比例,显著降低机体结构重量,提高了载重能力。
运-20与美制C-17、俄制伊尔-76及其改型伊尔-476处于同一水平。运-20设计有明显的特色,很多人知道运-20有个雅称叫“胖妞”,这主要来源于其粗短的机身外形特点;运-20短粗的机身设计和超临界机翼设计,赋予了运-20更大的货舱尺寸和超限承载能力;意味着运-20可以投送外形尺寸更大的装备或者货舱集装箱,这对于重装部队空中投送带来较大优势。
运-20设计最大的特点也就在货舱尺寸上,其他技战术指标与美制C-17和俄制伊尔-76、伊尔-476处于同一水平,受限于发动机,运-20在作战航程上略逊色于美制C-17大型运输机。除此之外,运-20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改装空中加油机以及空中预警机的改装潜力设计,这是有别于美制C-17和伊尔-76、伊尔-476的方面。
这种考量主要基于我国第一型空中预警机就采用了俄制伊尔-76作为改装载体,空警-2000于2007年运-20立项之际正式服役,在技术衔接上更好,我国后来又在运-9飞机平台上研制了“小平台大雷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警-500预警指挥机,对于这一技术已完全成熟,运-20改装空中预警机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至于改装海空军当面亟需的空中加油机,运-20较大的货舱尺寸无形中已经为后续改装打下坚实基础,较大的货舱尺寸使得运-20机舱可以装载更多的燃油模块,携带更多的燃油;在技术上来看,运-20似乎更适合改装空中加油机。
总结
运-20的研发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首先,大幅提升我军战略投射能力,能够高效、快速的将作战部队以及后勤物资投入战场,大幅提升部队机动能力以及海外任务需求,诸如海外撤侨、援助物资运送等;其次,完善空军装备体系建设,我国运输航空兵长期依赖运-8中型运输机,运-20的服役打破这一尴尬局面,完善空军运输装备体系,同时还能作为特种飞机改装载体,对于信息化装备体系构建有较大促进作用。
最主要的是解决大飞机需求载机问题,数量上不再受制于人,类似于空警-2000的数量尴尬将不复存在,只要空军需要,我们可以提供任何数量的保障;此外运-20的研制成功对于航空工业发展也有巨大作用,为后续大型轰炸机以及更大运输机研制打下坚实基础。
运-20性能还不错,服役部队后得到空军官兵的高度评价;但我国军用大飞机项目绝不会止步于运-20,未来400吨级运输机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正式面世,这是需求主导的问题。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惊人的巧合?
在中西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巧合事件,不仅性质、规模极其相似,而且还发生在相同时期,东西相映,十分有趣。
巧合一:埃及金字塔王朝与中国炎帝、黄帝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与司马迁著《史记》中记载的中国炎帝、黄帝产生在同一时间。两者俱为东西方古代文化的始源。
巧合二:古巴比伦太阴历与中国阴历
公元前20~18世纪,古巴比伦创建了以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周期计算的太阴历,与中国夏朝所使用的阴历,不仅同时,而且都是每隔2~3年置一闰月。二者如出一辙。
巧合三:希腊、古罗马文化鼎盛时期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6~3世纪,为希腊、古罗马文化鼎盛时期,也正值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都处在学术上百家争鸣(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中国有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军事上天才辈出(西方有波斯居鲁士王、马其顿亚历山大帝,中国有孙武、吴起、孙膑等)的辉煌时代。
巧合四: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
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生于同时,两人年龄只相差14岁。一个开创了延续3000余年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一个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佛教。两人一东一西,一儒一佛,都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巧合五:大罗马帝国崩溃与南北朝对峙
公元4世纪,西方野蛮民族入侵,大罗马帝国崩溃,中国正值五胡乱中原,西晋王朝覆灭。公元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公元398年,中国分裂为南北朝对峙。两者相距仅3年。
巧合六: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
公元632年,李渊、李世民父子统一全国,建立大唐帝国;穆罕默德进攻麦加城,创建阿拉伯帝国。两国分别雄踞东西方,同样强大,同样繁荣,疆域也同样宽广。
巧合七:十字军东征与中国金兵南侵
欧洲组织十字军东征阿拉伯国家,与中国金兵南侵宋朝几乎同时。均起于12世纪初,蔓延200年,结束于13世纪末。
巧合八:俄国彼得大帝与中国康熙皇帝
俄国彼得大帝与中国康熙皇帝几乎同时登位,相继去世(康熙死于1722年,彼得死于1725年)。彼得大帝开创了俄罗斯帝国,康熙皇帝奠定了东方最强大的王朝,两人俱为一世雄主。
巧合九: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与中国剧作家汤显祖
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与中国杰出剧作家汤显祖不仅是同时代人,而且同于公元1616年去世。莎士比亚被誉为西方戏剧之父,汤显祖则为中国戏剧之祖。
巧合十:《荷马史诗》与《诗经》
西方伟大的历史巨著《荷马史诗》产生于公元前9~8世纪,与中国伟大的诗歌典籍《诗经》产生时代恰好相同。两者东西相映,俱为世界诗坛发出最为璀璨的光华。
印度空军苏30战机部署拉达克前沿机场?
战争不是单纯地对比武器的参数,一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二要看战略、战术,三要看战争意志。认清形势,果断作为,才是至关重要的。
武器上的纯参数对比,在战略意义上并不大俄罗斯的苏-30MK系列战斗机,中印两国都采购过,不过印度采购的版本苏-30MKI型,中国采购的版本苏-30MKK型。从格斗敏捷性方面来讲,印度的MKI要明显优于中国的MKK版,这也是中国在苏-30MKK的借鉴基础上,最后研发成歼-16战斗机的重要因素。
从参数上来讲:
1、歼-16飞机机动性能高于苏-30MKI
复合材料的使用,明显减少机身空重。
更换国产太行B型涡扇大功力发动机,整体推力提升1.4吨。
2、歼-16使用有源相控雷达代替了苏-30MKI无源相控雷达
替换雷达后的有两个性能指标提高:雷达视距增大、抗干扰能力更强。
3、机载武器
歼-16换装空空导弹
PL-10:性能直逼美国最新型的AIM-9X格斗导弹。
PL-15,超远程空空导弹,该导弹有效射程推测在150千米以上。
苏-30MKI空空导弹
R-77:技术性能上落后PL-15导弹约2代。谢程100千米左右。
4、作战半径和载弹量
歼-16作战半径比1 500千米与苏-30MKI作战半径为1 400千米基本相当。苏-30MKI12个外部挂点可挂载8,000千克的各种武器。而歼-16的12个武器外挂点,最大的载弹量可达12吨。
如果从纯参数来讲,似乎歼-16完胜于苏-30MKI,然而这只是从武器的静止观点看问题,还要配合整体战术战略。
人为营造的天时,在战术上的相互抵消印度授权边境士兵可以合用武器的做法,不单单适合于陆军,同样适合于空军,而我国又历来采取以防御为主,在当前的中印边界冲突中处于相对被动位置。
这样,印度在制空方面,可以不断地采用巡航的姿态对中方施压,这就需要中方不断地采用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资源去防止印度的突袭。
要知道,印度的苏-30MKI承担小编队作战的指挥任务已经演练成熟,在2005年“对抗印度-2005”美印军事演习中,美军F-15就被印度空军借助该战术狠狠羞辱了一把。
况且在边境上,相对狭小的时空内,作战半径和载弹量已经体现不出优势,雷达的视距方面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至于飞机的机动性能,在对方主动的情况下,要完全展现出来,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交战规则的问题了。
所以说,从天时上来讲,我们不占据主动的位置,从而在战术上,把歼-16和苏30-MKI基本拉到一个级别上,这类似于近身博斗,刀长一些的不一定有刀短一点的来的顺手。
印度是持久战?还是军事冒险据央视网新闻客户端报道:印度陆军司令向印度国防部长汇报,在中印实控线做长期准备。不单单陆军方面,连空车和海军都有类似的汇报。
6月26日印度《经济时报》报道,近日印度国防部长辛格与俄方签署了一项军购协议,印方将一次性购买70万支AK-203突击步枪。并且此前还大批采购俄罗战机等,看起来印度是铁定了心要进行一场战争的准备了。
其用心是什么?必须要看到印度和美国的互动。
印度是一个投机主义者,从来不会雪中送炭,只会落井下石,对于印度不能抱有幻想,印度只所以做足那么多功夫,一是看准了中美之间的矛盾,想趁机猛打中国的命门,以报1962年之仇,所以,必须对印度加紧防范。
在美国围堵中国之时,中国对印度要么和平共处,要么解决掉我们的后顾之忧据美国《星条旗报》23日报道,“尼米兹”号航母与“罗斯福”号航母从21日开始在菲律宾海演习,这与目前两岸形势及南海局势有关。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2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美国要显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将加强其军事部署、开展军事活动,并对中国频繁进行以‘航行自由’和抵近侦察为代表的军事挑衅。
所以,中国目前来说,承受三个方向上的军事压力,东海、南海、中印。
印度就是看到了美国对印度的配合,才更加坚定了挑衅中国,中国必须果断地打击印度的这种妄想。
从目前的形势看,中美在东海南海将是一个常态化的对抗,在可控的范围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而在中印方向,做好充分的军事斗争准备
对印军机场配备毁灭性打击的军事力量,在短时间内彻底摧毁印军的空中优势。对于印军陈兵20万的情况,要配备充分的火力压制。一旦印度挑起事端,决定权掌握在中方手里,做好短期内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准备,不让其他大国有插手的机会。切不可轻视敌人,麻痹大意轻视敌人是最为危险的,有相当的国人对此认识不足,从国家的军力再到国际形势,我们不能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战争不是简单的军力对比,消除自我膨胀意识,因为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小博大的战例很多,要谦虚谨慎,在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一定要加以特别的重视。
总之,中印空军之战,要服务于战争的全局,而不是单纯的战机参数对比,不要用碾压之类的唯武器论的观点轻敌误导思维看待中印的边界冲突,毕竟在中印的冲突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形势,有着诸多大国的背影,中国必须认清时势,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该断不断,必受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