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服装职业学院院长,泰安服装学院好不好?
不错的,泰安服装学院名字是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是山东省泰安市公办全日制普通服装高等院校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是一所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据2020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设有9个教学单位,开设41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工435人,有在校生12000人。
有哪些关于历史的冷知识?
一:秦朝阿房宫并没有建成
根据现在考古发现,秦朝时期的阿房宫并没有完全建成,只是建了一半秦朝就灭亡了,所以也就没有建了,后来项羽入咸阳火烧阿房宫也是假的,因为根本就没有建成,哪里来的火烧阿房宫一说,项羽就这么被冤枉了。
二:汉光武帝刘秀的祖上无意中来到世上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召宠妃程姬侍寝,哪成想,程姬来月事无法侍寝。但太子的命令又不可违背,于是就让随身婢女去了,他就是后来的唐姬,谁知道刘启就宠幸了她一次就怀孕了,不得不说她的肚子非常争气,而且还是个男孩,取名刘发。
后来刘启当皇帝,封刘发为长沙王,刘发后代在西汉一朝比较平庸,没出什么大人物,到新朝末年出了个刘秀,后来重建汉朝,成为东汉开国皇帝,后世称“汉光武帝”
三:史上最牛岳父独孤信独孤信为北周柱国大将军,一生中有七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后世称“明敬皇后”。
四女儿嫁给了陇西郡公李昞,说起李昞我们可能不熟悉,可是他的儿子是李渊,孙子李世民大家都知道了吧,后来李渊建立大唐,追封独孤信的四女儿也就是自己的母亲为“元贞皇后。
七女儿独孤伽罗,只有这个女儿有名字记载,她嫁给了北周名将杨忠的儿子杨坚,后来杨家势力越来越大,直到权倾朝野,把北周明帝赶下台去,自己称帝,立国大隋,史称隋文帝,独孤伽罗称“文献皇后”。
独孤信没有预卜先知的能力,他怎么也没有算到杨家和李家都能当皇帝,后世的杨李一家亲就是这么来的。
四:唐朝人不可以吃鲤鱼我们都知道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而鲤鱼的鲤和李同音,毕竟天下姓李,朝廷为了避讳,于是就规定全国上下都不许吃鲤鱼,违者要杖刑的,但是中国人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减少对美食领域研究的步伐。
五: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传言带回麒麟郑和原名马和,后来被朱棣赐姓郑,朱棣当上皇帝后,命令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主要是宣传大明朝的国威。
据说在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带回了我们中国梦寐以求的麒麟,并且还有画师把它画了下来,流传至今,后来经过判断,就是现在的长颈鹿。 你还知道哪些历史冷知识,欢迎留言!
老夫妻受辱后没能扳回颜面?
据悉:临沂农民邻居间吵架,庞某因无故被谩骂而将一罐子粪水泼向瘫痪的老太太杨某,觉得受辱的杨某与其老头子一起饮鸩而亡,庞女为此而被判刑。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都说近邻比远亲重要,但在农村,邻居间因小事而闹得不可开交的现象却屡有发生,要么是你家的牲口吃了我家的庄稼,要么就是我家土鸡吃了你家药耗子的带药粮食粒而亡。邻居间鸡毛蒜皮的小事真有必要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吗?
一、杨某也疑似侮辱庞某在该例中,起初杨某确实很过分,完全是泼妇骂街的行径,不分青红皂白地肆意谩骂。谁也不是圣人,无端被他人持续谩骂,估计都受不了,不还口已表现出了大度包容的一面,而若是对方仍旧不依不饶地扭着骂,则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若上升到法律层面,则杨某疑似侵犯庞某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严重的则和庞某泼粪水的「侮辱罪」行为无异。由于杨某及其老头子已故,所以刺楸不便再对他们多作评判。
然而,杨某的亲属就不得不说了,事情已发生,本是始作俑者一方的亲属不但不反思,却希望能从重处罚庞某而不提出附带的民事赔偿,与村里提交的求情证明行成鲜明的对比,真是得理不饶人。由此可见,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二、庞某冤枉不?庞某确实冤枉,也不冤枉。说庞某冤枉,是因为「闭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本来好好的过着日子,杨某却逗猫惹草地来招惹自己,最终被杨某的过激行为拖下去而食苦果,着实冤枉。而说庞某不冤枉,则是虽已隐忍,但并未隐忍到最后,未预判到泼粪之后的后果。杨某为人强势,加上家中变故则或多或少会对其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就连其他村民都晓得这点,作为邻居的庞某也应该能知道这点,所以可能是受到谩骂的刺激而未能考虑到一个强势而家中出现变故的邻居老两口会做出如此举动。从这个方面来看,庞某好似也不冤枉。
三、遇到被谩骂,应该这样做都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但有些人确实不通情达理,甚至无理取闹、得理不饶人。遇到这样的人,尽量不招惹,即便被找上门后也不与之发生争执。若是还口还手,或许正中对方下怀,即便自己占理也会有过错。在该例中,庞某可对杨某的谩骂置之不理,对方能骂三天三夜也听之任之,七十岁的瘫痪老人就骂得来气绝身亡也与庞某无关。
以上就是刺楸对临沂农村邻居吵架酿悲剧的看法,若是觉得回答得还行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当年你在部队服役期间记忆最深的尴尬事是什么?
听说过一个空的易拉罐值250美金吗?这是我在部队服役期间记忆最深的一件尴尬事了。
2000年8月,由中国海军“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南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在北海舰队参谋长吕秋芳少将的率领下组成舰艇编队,应邀前往美国、加拿大进行友好访问。出访编队自青岛港出发后,经过十几天的连续航行,我们来到了美国夏威夷港。
九月份的夏威夷风景尤其美丽:蓝天白云、阳光沙滩,无不洋溢着青春浪漫的气息;绿树成荫,高大笔直的棕榈树整齐站立;而军港内外各国到访夏威夷的水手们穿着具有本国特色洁白的海军军服或三五成群,或列队出行,整齐、挺拔,更是一道非常独特、优美的风景线!
经过漫长海上航行的中国水兵们受到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及夏威夷当地驻军的热烈欢迎,东道主还给我们献上了最具当地民族特色的“草裙舞”。这让经历了长时间海上航行的水兵们紧张的神经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也让他们有了很好的休整机会。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到港休整的第一天,就遭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当天晚上编队收到了一张收费通知单:垃圾清运费250美金。
作为编队的作战官和编队联络官,我需要弄清楚,这个费用是如何产生的。在与美海军联络官沟通后,得到的结果让我感觉无比地尴尬,原来,有舰员将一个喝过了的空易拉罐桶扔进了码头垃圾收集箱里。夏威夷军港管理规定,垃圾需要每天清运,清运一次的费用是250美金(如果垃圾箱里没有垃圾,则不需要清运,当然也不会收费)。也就是说,美方这次垃圾清运,只清理了一只空易拉罐,收费250美金。
我们中国海军这不是第一次来美国,我们对美国港口管理部门的运作方式是很清楚的,为此也专门对出访的官兵进行过教育:在美国军港内,不能随意丢弃垃圾;如果丢弃垃圾到废物桶中,也是要收费的,而且收费非常高,因为夏威夷军港的垃圾收运,是雇用专业清运公司负责的。按理说,全体出访官兵都是知道这些规定和要求的,更何况,“青岛”舰和“南仓”舰都是多次代表中国海军出国访问的,有着非常好的整体素质,这种低级失误是不该有的。后来经过进一步核实(那个易拉罐比较特别,不是舰上官兵常用的,所以很容易甄别),原来是某著名画报的记者,受命随编队出访进行宣传报道,因为他是临时上舰的,也没有跟其他出访人员共同学习,对海军的这些规定不是很了解,才有了这次失误。这名记者觉悟也很高,知道自己无心犯了错,主动提出由自己来承担这个费用。
古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访编队立即以此为借鉴,再次对官兵进行了教育,保障了后续访问任务的顺利完成。
您的阅读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与鼓励,欢迎您留言、评论并关注我!
为何把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题干有两个错误,其一,这件事不是李世民临终前,而是贞观十七年立太子前后;其二,披在徐茂公身上的不是龙袍,龙袍是朝服,而是李世民随身的便服。
“太宗又尝闲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旧唐书》
在一次闲暇的宴会中,李世民对李勣说:“我想给太子寻托孤大臣,思来想去,没有比你更适合的。过去你不忘故主李密的恩情,如今怎么会有负于我呢!”李勣感动得眼泪哗哗的,咬破手指起誓。不知不觉李勣喝得伶仃大醉,李世民解下身上的衣服,给李勣盖上。
看起来这不是一次随性的宴会,而是李世民刻意营造的气氛,目的就为一个:收心!
说起来,李世民对李勣的恩宠,不是这一次了。曾经有一次李勣病重,医生给李勣开具了一副药方,其中有一味药叫“须灰”,就是烧成灰的胡须。李世民二话不说,一剪刀剪下自己的胡须,把李勣感动得嚎啕大哭。李世民说:我这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社稷,你不用谢我。
如今胡须随便剪,古人坚信“发肤受之父母”,不能伤。当年曹操割发似乎是笑话,其实古人真的认为,伤了发须就是不孝,且伤自己的精血,等同于割肉。
李世民如此费尽心机,其实都是为了身后事。贞观十七年,培养了多年的太子李承乾被废,又经历李泰风波,李世民被搞得心力憔悴,他把最后的父爱,连同江山社稷,都寄托在了新太子李治身上。
不久,李世民下旨,授李勣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任命有点小问题,李勣原来的职务是兵部尚书,如今虽然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地位上等同于宰相,可是实际职务却降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为此,李世民特地向李勣解释:
“我儿新登储贰,卿旧长史,今以宫事相委,故有此授。虽屈阶资,可勿怪也。”
为了太子,职务上委屈你了!其实李世民这话有点反说,不用他解释,李勣心里明白,皇帝这是给了他一个美好的未来,他感激还来不及呢,何况地位一下子到宰相级别。李世民故意用歉意的口吻说事,其实是变相讨好李勣。
爱子心切可以理解,李世民为何就那么看重李勣呢?又为什么费尽心机地“做作表演”,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呢?
李勣的“纯忠”,让李世民非常欣赏李勣原名徐世勣,字茂公,被高祖李渊赐姓李。跟《隋唐演义》里牛鼻子老道形象不同,历史上的李勣更偏重武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李勣,“忠义”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如果前面非要加个形容词,那就是“纯”字。
李唐功臣里有很多降将,李勣就是其中之一,他原先一直追随李密,从瓦岗寨到大唐一路走来。后来李密因为谋反罪被杀,旧部无人敢收尸,李勣毫不避讳,主动请求为李密料理后事。得到同意后,李勣召来李密旧部,为他披麻戴孝,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李勣还有一位好友叫单雄信,瓦岗寨解散后,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与李唐走向对立面。单雄信被俘后,李勣以自己的官职相抵,请求饶过单雄信,不被李渊批准。
单雄信行刑前,李勣大哭,一刀割下自己的大腿肉,说:“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单雄信死后,李勣收养了他的儿子。
丝毫不避讳新主人的忌讳,始终对旧主、旧友保持浓浓的真情,倘非至纯至真的性情,是无论无何也做不出如此感天动地的义举。
李世民很清楚,只有李勣这种人,才可能做得到在“忠义”面前不带任何杂质。由这样的人辅佐少主,李世民才能放心。
李勣拒绝参加玄武门之变,让李世民心情复杂不过,正是因为李勣过“纯”,在他和李世民之间留下了一道小伤疤。
玄武门之变,无疑是李世民人生最重要关口,一次命运大赌博。为了这次赌博,李世民倾囊而出,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资源,房玄龄等就差被刀架在脖子上逼上梁山。事变现场,连长孙氏都亲临前线,可见李世民真是玩了命了。
可是,李勣却缺席了这场历史大转折事件。李勣为何不参加政变,自古以来争论纷纷。一种说法认为李勣当时在边境与突厥作战,人不在长安,但是已经表态支持李世民。另一种说法是,李世民向李勣挑明后,李勣明确拒绝。
唐人刘餗的史料笔记记载说:“太宗将诛萧墙之恶以主社稷,谋於卫公靖,靖辞;谋於英公徐绩,绩亦辞。帝由是珍此二人。”不光李勣,还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李靖,也拒绝参与政变。司马光认为刘餗的记载更可靠,《资治通鉴》就采纳此说。
按照这个记载,李世民虽然被拒绝,但是更加敬佩他们对皇帝的忠诚度。所以玄武门事变后,丝毫没有影响李世民对他们的信任。
不过这个说法未免夸大,出于政治需要,李世民连魏征、薛万彻等李建成死党都启用了,没理由揪住二李。所以,所谓的信任恐怕是有折扣的,心里伤痕恐怕多多少少还是存在的。
从李世民带有明显表演性质的拉拢就可以看出。比如所谓“无越卿者”就是夸大,仿佛李勣在李世民眼中的地位无人可代,事实上,在辅政大臣中,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顺位,远在李勣之上。包括屈尊太子府詹事的说法,完全不像毫无芥蒂的陈述方式。
这些细节表明,李世民非常希望抹平与李勣之间的那点裂痕,让他的“纯忠”施加到少主李治身上。所以,他的行为方式,处处留下不自然的印记,直到临终前,李世民再次以表演的方式,对李勣收心。
为收服李勣,李世民费尽心机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他把李勣贬出长安,出任叠州都督,并对李治面授机宜:
“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
自己贬黜李勣,再由李治施恩提拔李勣,让李勣凭空欠下李治一个大人情,从此必定死心塌地效忠于李治。
很明晰了,李世民虽然很欣赏李勣的“纯忠”,但是玄武门事变的疙瘩始终没有化解,总是怕李勣跟他一样心生芥蒂,总希望多做一点工作,彻底抹平伤痕。
所以,包括给李勣披“龙袍”、剪胡须、升官贬官等等一系列的“表演”动作,无非是为李治收获一尊纯而又纯的门神,这是由于玄武门之变留下的伤痕,多费点周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