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推荐财经大学,如何评价加拿大的陈思进?
根据网络上看他是搞财经的,与商业有关。商业离不开企业,替转基因企业粉饰有新书出炉:
当科学碰到商业:谈《科学的种子》这本书。
今年六月Mark Lynas出版了《科学的种子》,从书的副标看得出,他认为反对转基因的人都错了,反对者都不科学:《Seeds of Science: How we got it wrong on GMOs》。
「科学」这两个字被绑架很久了。
产品问世,企业界与企业界的同路人只会说产品的好处,却不管产品的缺点或者所带来的后遗症。当反对的声浪兴起,他们常会用反科学、无知、愚蠢等字眼来谴责,用来捍卫其利益。
这样的谴责由Mark Lynas来说、来写,显得更有威力,因为这位支持核能、支持转基因的大将本来是绿色和平组织的人,还参与过反转基因的行动。后来虽退出绿色和平,却借原来的身分,回过头来打击批评转基因的组织与人。
怪不得转基因企业把他看作宝。
很多媒体、文章盛赞这本书,但是美国知情权组织US Right To Know (USRTK)登刊文章,指出Mark Lynas所写的新书恰好是不科学、反科学。
近代科技的争端,正反两面各据其词,各有凭据,这乃是常事。不过双方也会有超乎常理之语出现,藉由网路乱窜。以转基因食品来说,美国用转基因食品要让中国人灭种这样的讲法,在中国就相当流行。
只要听到消费者说「我不吃转基食品」,若干转基因学者常会加以嘲笑,因为传统食品也大多含有DNA的成分,显然那些「老百姓」不懂得基因与基改(基因改造)的区别,因此其反对吃转基因食品根本是科盲(大意如此)。不过,就算懂科学的农学、食品科学学者专家,偶而会听到他们讲出「转基因食品」,显然,这些懂得的人把「基因改造」简化成「基因」两字,而不是一般惯用的「转基因」。
话说回来,「不科学」的传言是既存的事实,但是有读过理则学(逻辑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在反对转基因、农药、核能的那一边,若有人说出不科学的话,不表示所有反对者都是不科学的,都是无理取闹的。《科学的种子》刚好就犯了这个逻辑上的谬误,他举的例子或许有些是真的,但是那不足以表示说转基因有风险的人是不科学的。
就转基因、农药议题而言,经常有科学论文指出这些科技产品已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或者这类产品可能有风险。在网路发达的今天,只要下一点点功夫,都可以找得到相关证据。Mark Lynas的书居然还在讲「科学家的共识是转基因产品无风险」这样无知的话,置那么多的研究报告于无顾,写书的出发点昭然若揭,Stacy Malkan文章的标题就很清楚地点出来:Mark Lynas促销农化企业的商业要务。
从牛顿,法拉第、爱迪生、爱因斯坦等许多巨人开拓人类的视野,也创造出新的文明,让「科学」这个名词登上众人认知上的最高峰。然而近几十年来,商业利益的入侵,科学早已产生质变。透过商业宣传、以及科学家、政客的体制收买,假科学逐渐左右世人的认知,一直到后来证据慢慢出炉,真相才纸包不住火地暴露出来。
转基因孟山都左手卖草甘磷,右手卖抗草甘磷转基因种子,获得极大的利润。但是原本宣传完全无害的嘉磷塞逐渐被研究出其健康风险,月初转基因孟山都才被法官判赔近3 亿美元给一位经常使用嘉磷塞的罹癌校工。
孟山都所以输了官司,与USRTK 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USRTK的努力,借官司之便,透过资讯公开法得到许多密件,孟山都各种变造科学、妨碍科学、腐败学者与官员的证据一一见光。光是把其不当行为证据的10%在法庭上揭露出来,就足以让12位陪审团人员无异议地判定孟山都该赔。
当某人用「科学」来捍卫某产品时,千万要懂得怀疑,因为背后有利益时,什么事都可能做出来。
是在省内好还是去省外好?
针对于省内还是省外,个人认为各有利弊,得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
在省外上学,对个人的思想和能力都有较大提升,也能更好的自我锻炼和成长。去外省上学后意味着初步独立,离开父母家人,可能会更快地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遇到问题,不再习惯性的依赖父母、问父母该怎么办?而会更多地问自己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在这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会逐渐变强,思想会同步成熟,情商会不断提高,帮助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同学更快适应逐步复杂的人际,以上是思想层面。
接着说能力层面,在外省上学,遇到周末双休和三天小长假,基本是不能回家的,于是很多同学会借此时机找一些兼职来做,或是去参加社团活动,当然,也有同学选择去泡图书馆,这些选择恰好都是能提升个人技能的。而在省内上学的同学,则有极大可能选择回家,但回家基本是围绕手机、逛街、游戏、视频度过假期的,无形中就比回不了家的同学“浪费”了许多时间。(当然这不代表所有同学都这样)除此之外,在省外上大学能够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对于喜欢探索新事物的同学是不错的选择。
说完在省外上大学的好处,接着说下在省内上大学的好处。首先,在省内上大学,四年下来的路费或许还没省外同学一次的路费多,在路上所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少。省下来的路费和时间虽然不多,但也能让我们买一些东西或做一些事情。遇到心情不好想回家待几天或是遇到突发情况必须回家,这都比省外上大学的同学方便很多。
其次,省外上大学每到开学离家时,都或多或少要承受一些心理上的“挣扎”,可能会莫名的伤感好几天,因为一走意味着小半年后才能回家,离开家就得自己照顾好自己,与在家产生一种反差的失落感,对于恋家型的同学会很难,但又必须得克服,而在省内,这种感觉则不会那么强烈。
最后,在省内上大学,对于毕业后要回家乡工作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学四年会积攒一些人脉(包含同学、老师、兼职或实习的同事领导)若是在省外上学,毕业又返乡求职,那么四年来积攒的人脉多数用不上,回乡反而会有些“陌生无助感”。另外,大学的招聘会也多半是学校所在省份的企业,少数会有省外企业,但其中也不一定有自己省份的企业,因此同样的情况下,可能就在无形中错失一些求职机会。毕业季来临,各种招聘考试也随之而来,这时若是有心仪的岗位,省内同学报参加考试会更加方便,而省外同学则要协调时间、购买车票、来回奔波,花费很多精力才能参考,实属不易。毕业离校,省内同学可以求助父母开车来拉行李,而省外同学则不方便只能邮寄。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四年省外大学经历,总结出来的看法,这些都是自己感触比较深也比较直接的点,不能代表所有人都这么想,仅供参考😂还想啰嗦下,省外其实要看怎么选择:周边省还是离家远的省,周边省和家乡省若是城市间的距离很近,那么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毕竟现在交通也特别方便,但若是离家远的省则大有不同。建议大家可根据分数和未来规划来衡量在哪更值得,同时选择省外也得去衡量下这个省份是否比自己的省更值得去,不要盲目选择!因为很多同学上大学之前一直都待在自己的省份,难免产生厌恶感,由此认为自己的省份不如别的省份,或许未必。大学报考就一次机会,一定要慎重,避免后悔哈哈 END
(附一张地图😉有需要可根据地图参考下省与省的间隔啥的)
哈尔滨商业大学是一所什么档次的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多学科性商业大学,黑龙江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这一,入选中西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成员。
办学规模与学位实力:哈尔滨商业大学占地面积116.5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3000余人,研究生2300余人。学校拥有教职员工1492人,其中专任教师1151人,教授215人,副教授496人。学校拥有经,管,工,法,文,理,医学,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63个。学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排位参考: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哈尔滨商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68位,黑龙江省高校第11位,办学层次为区域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情况:哈尔滨商业大学有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下为哈尔滨商业大学部分优势专业推荐,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商品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经济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料源于大学生必备网。下表为2017年哈尔滨商业大学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排位参考。以上是哈尔滨商业大学基本情况,配图源自官网,回答至此,谢谢阅读。
以后会一年更比一年难吗?
2018年报名考研的人数已经到达了238万人,现在正是这200多万人查出自己的初试成绩和准备复试的时候!要知道2018年的考研人数相比2017年增加了约37万人次!增加率高达18.4%!然而高校的研究生扩招名额并没有相应增涨18%,有的大学的考研招生名额不增不减,有的甚至还有所减少!那么,今天小编和大家聊一下:考研难不难那些事!
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近几年竞争激烈的考研:
一.数据说话—考研人数到底涨了多少?2015年—2016年考研报名人数都没有超过200万【2016年报考约177万,只有约58万人被录取】!
2017年—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逾越200万【2018年报考约239万,只有约62万人被录取】!
PS:要知道被录取的这几十万人中,还包括了(1)保送研究生(2)社会人士考研(3)考研二战,三站的学生
【从此看来:考研人数增长的趋势是健步如飞!考研难度也越来越大!每年二战的人也成为考研报名的部分大军】!
二.什么导致了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1.就业压力(1)随着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扩招(从每年一本线的人数越来越多就可以看出来),比如:2014年湖北省理科一本线上人数约3万多,2015年就涨到了4万多!但是就业的行情并没有像大学扩招一样乐观。
(2)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条件增高!不少好的单位,企业。比如:华为公司,宝洁公司招生985,211工程的毕业生比例较多!有的职业的就业门槛就很高,比如:三甲医院的医生基本上都是招生硕士学历,省级三甲医院则是招收医学博士等等。
本科扩招导致大学生人数增加,就业环境一般,社会市场并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不少学生选择“考研”!
2.应届毕业生的考研名额竞争对手多!(1)本来应届毕业生是占据了考研的大军,但是随着高校考研人数越来越多,保送研究生的名额也开始相应增加!
比如:著名985工程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保送生占据考研招生名额直逼50%!越是有名的高校,本身985,211工程学校保研率就高,并且接收保研生的名额也多!这导致考上名校【尤其是34所自主划线高校】的竞争力更大!
(2)考研中,社会人士参加考研的也越来越多!
比如:在医院中,如果从主治医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硕士学历是很关键的一环!不少医生在医院三年规陪完之后,依然要考临床医学的学术型研究生!
3.考研转专业在大学本科如果想转专业是这样的:(1)大学第一学年结束,根据成绩和转专业志愿申请,进行转专业(2)部分大学允许学生留级转专业【这一条不推荐大家】!(3)考研的时候转专业。
小编有一些好朋友就是本科毕业后,转专业考研!我认识(1)园林园艺农学专业跨考到苏州大学美术学硕士!(2)英语翻译文学专业跨专业考到北京科技大学法学硕士!(3)汉语言文学专业跨专业考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会计学硕士!
结语:考研注定是一条越来越难的道路,因为这不仅是一场自律的较量,也是一场主要你努力就有可能会成功的决定!祝2019年考研大胜!
欢迎大家,关注“大学生生活”!有什么推荐院校吗?
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几所高校是财经领域的翘楚,如果你有实力且想进名校读研,这几所可以考虑。此外这几所高校的会计学都是国家重点学科。要考这几所高校,需要你下苦功夫。
会计专硕,择校需要考虑哪些1、关于学校的选择,还可以根据你的就业地意向来选择。如果钟情于某个城市,可以选择这个城市的高校
2、高校往年初试情况,也是你要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在纠结学校怎么选的时候,往年的初试分数线、招生计划数等都可以成为你选择学校的因素。可结合大众普遍认可的经管类学校,参考往年分数线及录取情况,选择几个稍微有把握的学校。
3、利用好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里的硕士目录,可以帮助你省去择校的许多时间。你可以根据地域、高校层次等进行学校的筛选
4、会计专硕学校的选择,首选经管类高校,如果觉得这类高校由于专业度高而考试难度大,可以适当选择综合类高校。如南昌大学等。
像南昌大学,与同省的江西财经大学相比性价比极高。你如果有心,会发现江西财经大学的会计专硕,管理类联考的初试分数线会比南昌大学高。同样都招会计专硕,如果要选择,肯定首选211的南昌大学,至少人家是211。特别适用于那些追求学校层次而又考试难度不是很大的学生选择。5、要考会计专硕,你还需要知道初试科目都考哪些科目。会计专硕的初试科目为:管理类联考综合和英语二。管理类考:数学、逻辑、写作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