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高职校地址,青岛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哪个好?
在中国省份高校中,山东省高等教育水平实力很强,排名中国各省份前列,除了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两所985之外,还有一批省重点院校,其中青岛市高校数量众多,综合实力很强,今天小编给大家聊聊山东省两所省重点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和青岛大学,哪个综合实力更胜一筹?
青岛大学与青岛科技大学位于中国副省级城市——山东青岛。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岛也是中国华东地区的重要经济城市,知名度甚至超过了省会济南,一直都是中国非常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两校历史起源与规模青岛大学最早的源头是创建于1909年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后来成为青岛医学专门学校。另一源头是创建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后经历了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1993年,原青岛大学与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青岛大学。青岛大学目前招生本科专业79个;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青岛科技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目前有本科专业76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两校优势学科对比两校都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青岛大学有9个学科被评为C+,25个学科上榜,具体可见下图!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青岛科技大学最好的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被评为B+,另有化学专业被评为B,具体可见下图!两校综合排名对比2022年校友会排名中,,青岛大学位居全国第136位,省内第9位,青岛科技大学排名省内第10位,全国第140位!!2022软科山东省高校排名中,青岛科技大学排名省内第10位,全国第160位,青岛大学位居全国第103位,省内第5位!
从综合排名来看,青岛大学领先于青岛科技大学!
两校录取分数线对比以山东省2021年高考录取为例,青岛大学普通一本录取最低分为547分!青岛科技大学普通类一批最低分为531分,高密校区为500分!
从录取分数线来看,青岛大学明显高于青岛科技大学!
总结两校都是山东省重点高校,青岛大学综合实力较强,考生的认可度较高,青岛科技大学在化学等相关专业上优势更明显,整体实力上,青岛大学更强一些!
江苏人有多重视孩子的教育?
昨晚的朋友圈,三年级,晚上11点,这就是江苏的孩子,哪有什么天才和优质生源,都是拼出来的,生在江苏福兮祸兮?
郑州和南京哪个城市发展的更快?
我所理解的更快应该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发展不够充分,仍然有发展空间;其次是有发展的能力。
发展空间,可能郑州更大一些,发展能力肯定是南京更强。
为什么说郑州的发展空间更大呢?因为与南京相比郑州发展太不充分了。
1.郑州的城市规划严重缺乏前瞻性。没有远见的规划等于没规划。郑州在建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按照一个普通地级市省会的标准去建设的。起初,请来的苏联专家试图按照巴黎的模式,将郑州二七塔(当时还是一个小木塔)类比巴黎凯旋门,作为城市的中心,道路以之为核心呈放射状分布,道路很窄。郑州城区的道路基本上都很窄,路边早早种上了梧桐树,几十年后梧桐树已成合抱之木,枝繁叶茂,道路再想拓宽压力就大了。前不久一则新闻报道了郑州黄河路文化路的人行天桥造价几百万,使用了几年就拆除的消息,还有一些BRT车站也是如此。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这句郑州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不仅反映了这座城市道路维修上的尴尬,也说明她的规划存在严重问题。
2.郑州不懂得利用其历史文化资源。郑州跻身八大古都之列,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其中不乏本省人。我认为郑州是一个“有历史没文化”的城市。有历史,是因为其作为商王朝的都城——亳都,确实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偃师城都是最早的既有内城又有外郭的城池,这座城址就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即市民口中所说的商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令人痛心的是,周边的一些市民并没有对这座宝贵的遗址有所重视和维护。商代城墙主要是由夯土筑城,现在保护性修复得到的城垣也是土质,这种类型的遗址如何避免雨水冲刷是困扰全世界文保工作者的难题。内城中曾有一座商代的宫殿,但由于年代与建筑风格的限制,那座宫殿远没有汉唐以来的宫殿那般美观气派,从复原的效果图上看,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带有长廊的“草房”,即使将其复建,观赏价值也有限,不像洛阳,复建天堂明堂就能成为地标建筑。
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商城遗址(拍摄于2016年)国博展示的郑州商城宫殿复原图(拍摄于2016年) 但是,如何改变郑州千篇一律的面貌,更多的凸显其古城、古都的一面呢?历史上,郑州曾有一座夕阳楼,故址就在商城遗址的西南角,李商隐曾以此楼为题作诗,苏轼等许多文人墨客也曾在作品里提到过这座楼。如果能将这座楼复建,至少可以给单调的城市景观增添一抹古韵,总比千城一面要强。我个人认为,复建古建筑、建造仿古建筑无可厚非,拿黄鹤楼来说,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此楼历代均有复建,又频频毁于战火,为什么古人可以复建,今人就不可以了呢?再如南京的阅江楼,这座楼几百年来一直是“有记无楼”的,十几年前南京市才选址兴建,建好就对外宣称阅江楼是江南四大名楼,主动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这说明南京的旅游部门很有意识。即使历史上没有太多古建筑又怎样?我们是中国人,中国的城市兴建几座中国风格的建筑,有问题吗?当然,单独一座夕阳楼可能难以吸引什么游客,但如果把郑州中心城区的文庙、城隍庙、书院街等景观连成一片,再配合附近的二七塔和商城遗址,做成一个特色景区,不仅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本地人也算多了一个休闲去处。可说复建夕阳楼说了多少年也不见动静。前不久管城区委开会时提出与成都太古里合作兴建特色古街,不知何时才能弄好(手动微笑脸)。这就是我所谓的“有历史没文化”,历史得靠文化去宣扬。郑州的文化产业简直弱。
3.郑州的高等教育是一大短板。大学是河南人心里永远的痛。河南省的一亿人口,每年近百万的高考生,却没有一所(前)985,只有一所(前)211,这就是郑州大学。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曾是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即使不算顶尖学府,也算是国内数得着的好学校了,建国后院系调整,河南大学拆的拆分的分,成了现在这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样子。要说委屈,河大最委屈。焦作路矿学堂即后来的河南理工大学也不容易。单就高校资源这一点,全河南省恐怕都没办法和南京这一座城市相比。高等院校是城市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智囊,高校学生是重要的储备人才、劳动力和消费群体,而河南省的高校分布在许多城市,如开封的河大,新乡的河师大,焦作的河理工,洛阳的河科大,河农大也在许昌建了校区。学校少,好学校更少,这就是郑州高等教育的处境。前不久有消息称中国科学院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要和河南省合作办学,希望能对河南省以及郑州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吧。
4.郑州铁路枢纽的地位下降。个人认为这种下降并非绝对下降,而是相对下降。前几天公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几年后高铁网络要覆盖80%的大城市,铁路枢纽会越来越多。比如襄阳,郑万高铁与西武高铁就交汇于此,而合肥枢纽也在强势崛起当中。郑州的问题就在于离武汉太近了。即便郑州坐断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在沪汉蓉铁路建成通车以后,枢纽地位还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一个大区只能有一个中心,对于北郑货运枢纽+南武客运枢纽这种中部双核心的预测,我不太看好。当然,如果郑州“米”字形铁路线路能够早日建好,在未来的高铁时代还是能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只不过“铁路心脏”之于郑州,就如同“古都”之于西安,是颜面问题。
5.郑州的城市景观与环境存在严重问题。郑州的空气污染严重,经常出现在“三甲”之列,与石家庄、济南等城市可谓姊妹情深。有些城市,城里遍布大大小小许多工地,比如北京、南京,而有的城市则是在工地里面,比如郑州。由于旧城区道路拓宽比较困难,郑州开始兴建高架桥来缓解交通拥堵,然后你会发现这里到处都在架桥,钢筋中的立交桥好像蟠曲的虬龙一般四处蜿蜒。还有地铁,几条线路一起修,是个路口就能堵死,钻机与喇叭齐鸣,烟尘共雾霾一色。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郑!州!缺!水!虽然郑州人喝水不成问题,但是市内景观就有了问题。没水的城市缺灵气。泉城济南,市内虽然没有大的河流,但是散布着许多泉眼,灵动中有股江南水乡的气息,而武汉这样的城市格局则是靠大江大湖撑起来的。郑州市内的河水水质不好,且都是些小河沟,好多还断流。城市北边的黄河是很大,但离市区太远,作为景区可以,但对市内景观起不到什么太大作用,而且还面临着或断流或泛滥的双重危机。同样是母亲河,南京的秦淮河两岸风光何等旖旎,无愧六朝佳丽地的美称,而我郑的金水河就逊色许多了。此外,千城一面,作为中国城市的一大通病,在郑州身上也表现明显。缺乏特色街区,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二七商圈作为郑州最为繁华的地段,灯红酒绿,热闹非常,确实能够体现郑州的商都本色。但你非得在二七纪念塔南边盖个又大又丑的大高楼干嘛?这一下可把二七塔给影住了。那是地标啊,大玉米再亮,中原福塔再高,二七塔也是凝聚着烈士遗志和革命热血的、永恒的地标,你那高楼都不能往边儿挪挪?想想都恼。
6.郑州的政策优势十分有限。在中国的国情下,政策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看看深圳就知道了。一言兴、一言废也不是不可能。国家给你的定位一旦确定,你就很难越过这个框架去发展。对于整个河南,有三大国家层面的战略,即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其中粮食生产核心区是基础,中原经济区是支柱,能否取得跨越式发展要看航空港区(纯属我个人的看法)。郑州虽然有7446.2平方公里土地(大于南京的6597平方公里),但是,产粮就要种地,要种地就得有耕地,一片土地若是用来耕作,由于土地性质原因就没法发展二、三产业。前不久河南城市周边又新划入基本农田118万亩,其中就包括郑州。河南的工业用地本来就不足,这又划入了百万亩。要知道,郑州的建设用地指标一直无法满足需求,连一半都不到。有位知友提到,2006年因为建大学城,河南撤了一个副省长。郑大建个新校区,前首席部长点名批评。还有郑东新区,不吹不黑,这里是全市最像大城市的地方,建设得非常好,最重要的是还在大力建设当中,可愣是被叫了那么多年的“鬼城”,前一段还有美国记者来采访辟谣,对东区赞不绝口。如果不是这届首席部长上台,东区估计还是没法翻身。说实话,要在一片长满油菜花的土地上另起炉灶,新建一座城,确实需要胆识和魄力。郑州的老城区问题太严重,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建新区是最好的办法。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原因,东区的建筑又必须限高,也是命途多舛。 就整个中国的三大战略(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而言,河南及郑州也是一个不占。前两个就不说了,很多人会诧异,郑欧班列开行了那么久,郑州又是亚欧陆桥上的重要节点,怎么会与一带一路战略无缘呢?而从历史上看,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东汉时班超又重新打通了隔绝五十八年的西域,罗马帝国商人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中国的首都洛阳,这样看来,当今我们所说的连接亚欧大陆两端文明的陆上丝绸之路正是在东汉时期从洛阳开始走向成熟的。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河南都没理由错失一带一路战略。由于我学的是国际关系类专业,课堂上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有过专题讨论。国家制定这一战略要考虑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以及中国西部发展同中亚地区投资的对接,因此位于中部地区的河南、郑州就这样失去了机会。这就是政治,它要求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当然,以上内容所针对的可能并不是郑州这座城市本身,而是政策制定者。
关于南京,我觉得并没有太多必要去说,因为谁都知道现下郑州跟南京根本比不了。我去过很多次南京。出了南京站,面前就是一座玄武湖,当时就觉得,这座城市应该是有些格局的。南京高校林立,旅游景点众多,坐断东南,拥有长江腹地,背后又是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和人口众多的安徽省。
南京站前的玄武湖与远处的紫峰大厦(拍摄于2016年)
综合比较一下,政治上,南京是副省级市省会,战区驻地,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郑州是地级市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上,2015年GDP,南京9600亿元,同比增长9.2%,郑州7450亿元,同比增长9.6%;文化上,南京9所前211院校,郑州仅1所。这样看来,目前的郑州可能只有在铁路和空港方面能胜过南京。有朋友列举了小报告公众号制作的图表,那个我也看了。个人感觉山东省是因为有京沪线经过,而南京则是因为与苏南及沪杭地区联系紧密。郑州目前没有接入京沪高铁,等到九月份郑徐客专开通之后再看吧。而且,除了高铁,普快也要考虑在内,郑州站仍是仅次于北京站的普快第二大客运站;除了客运,货运也十分重要,郑州北站最初设计能力为日均办理货车24000辆,目前已达到约36000辆,为全国之最。而今后,郑万郑合(已开工)、郑太郑济(即将开工)线路修好之后,郑州就将形成米字型枢纽了。所以说我们接到消息之后本身也要判断。
郑州北站米字型铁路枢纽郑州航空港的区位分析图 插句题外话,有人认为合肥的崛起会对南京产生威胁,私以为暂时还不会。安徽南部地区对于南京的认同,并不全是因为南京经济发达,也包括语言和文化上的认同,这是软实力。很多安徽人在南京经营了许久,恐怕也不会因为合肥的房价飙涨就舍弃在宁家业回到省会去。当然,合肥的发展前景应该是非常好的,这次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将合肥与沪宁杭统筹考虑,对于庐州的发展绝对是一个重大利好。长三角地区应该是全国发展最为成熟的一个城市群了。另外,之前有湖北的朋友在某社区对合肥的强势崛起表示担心,我觉得大可不必。有格局才能求大发展。正是由于沿线重要城市多,国家才不惜代价兴建沪汉蓉高铁,今后又要建设沿江高铁。如果陇海线上的城市都能有大发展,郑州也会受益,反之亦然。而大城市健康发展、越来越多,既是中国复兴的动力也是表现。 郑州目前给人的感觉就是兵荒马乱,到处都在挖沟修路,都在搞建设,可这就是为了发展啊。河南有一亿人口,很多人是边骂郑州边往郑州涌。2009-2014年,郑州流入人口是185万,比苏州的123万、南京的50万(“人口2009-2014各大城市流入数据”),人口密度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前六位分别是广州、长春、郑州、南京、武汉和成都)。人还在流入,说明城市在吸引人,密度大,说明城市需要大力搞建设拓展发展空间,人口优势是郑州发展的基础,人建设城市,城市服务人。我觉得这就是潜力的意义吧。物盛而衰,一座城市,如果发展到极限,那就无所谓潜力了。郑州差得远,但一直在努力。图片下载时就被打上码了……郑妙东站前正在建设的双子塔(拍摄于2016年)站在大玉米上俯瞰东区(拍摄于2016年)郑东新区的街道(拍摄于2016年)天边的云宛如一只振翅翱翔的大鹏(拍摄于2016年) 近代郑州的建城史很短,但截至2014年底,七十年时间市区面积增长了75倍,达到了637.42平方公里。就GDP而言,上世纪末郑州才超过洛阳成为省内第一,到了2015年底已经超过沈阳成为北方省会城市第一、全国第十八了。郑州上次辉煌还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此后夹在洛阳开封两大古都之间,再也没有什么光彩。与武汉三镇、西京长安,以及民国故都南京都存在很大差距,不要说北京上海了。可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莫欺少年穷,更何况这个“少年”的建城史比之全国任何一个城市也都不逊色,而她背后还有一个更加厚重的、一亿人的河南。 大家都在发展。郑州将来走的路可能不会和南京一样,但目前她的建设力度已经很大了。即使无法成为南京那样的城市,我仍相信她的潜力。中小学生禁止配手机?
强烈呼吁小学生、初中生不能再玩手机了
小学生,初中生,自控能力弱,综合诸多利弊因素,弊大于利。小学,初中生学习任务重,自控能力弱,可能有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好,但绝大多同学,都会因手机危害其深。
危害
1、影响视力
目前,近视越来越趋向低龄化,除了父母遗传,更多是因为长期看电视、玩手机造成的。
2、长时间玩手机孩子智力受到影响
“玩手机除了能影响孩子的视力外,还有一个危害,那就是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玩手机真的会让孩子变笨 “ 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影响孩子的智力的。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重度使用智能型产品玩电子游戏的儿童,脑部“纹路”出现了变化,儿童长期使用电子产品过长,其大脑皮层有过早变薄的迹象,根据以往的一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大脑皮层变薄可能意味着学习能力下降。 研究结果还显示,每天盯着屏幕超过两小时的孩子,语言和推理考试表现较差。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长时间玩手机后,反应力会下降,因为大脑皮层的变薄,思考力和反应力跟不上了。 我们大人已经定型了,但是孩子却不能就这样毁在了手机上。
3,影响亲子关系
孩子或父母喜欢看电视、玩手机,都会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时间减少。其中一方想走近另一方的心里,而另一方却关闭心门,沉浸在虚拟屏幕之中,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张,感情也逐渐有了裂痕,亲子间的代沟愈加明显。
4,面部会长斑
习惯睡觉前,玩一下手机,不经意间就会玩出大问题。在就寝关灯后,还在使用智能手机。手机强光直射眼睛30分钟以上,造成眼睛黄斑部病变,导致视力急速恶化,特别是不可逆的黄斑病。
应对措施
1、从孩子小时开始树立家风
不在孩子面前,过长时间玩游戏,除了接打电话外,应孩子与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
2、规定玩手机时间
2、孩子写作业读书时,家长做到不玩手机,不影响到孩子
最好也拿本书专心研读或者做气质训练
4、让孩子知道玩手机的危害
心平气和与孩子沟通,玩手机犹如吸烟,会上瘾的,言其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