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轰炸机标准,如果B2隐形战略轰炸机飞行时出现故障?
B2战略轰炸机造价可达24亿/架,这么高的造价怎么会去节约那2个弹射座椅的钱呢?而且在2007年B2在关岛空军基地起飞过程中,因为传感器故障造成飞行员误判提前拉起飞机,结果升力不足直接落下来坠毁了1架,在坠毁的一瞬间2名飞行员弹射跳伞成功,所以可以100%的确认B2在空中是可以弹射跳伞的。
而且不但B2隐身轰炸机,大多数的轰炸机都有弹射跳伞的功能,就在上个月吧,美国宣布现役62架B-1B战略轰炸机全部停飞,原因就是在日常维护检查过程中发现弹射座椅存在索具装配问题,如果发生空中故障,弹射座椅很可能会失效!美国将进行全面的故障排除后,B-1B才会恢复飞行!
而弹射座椅问题已经不是B-1B第一次发生故障了,就在去年5月,美国的1架B-1B轰炸机空中故障,飞行机组都放弃准备弹射跳伞了,结果紧急状况下,弹射座椅无法正常启动,更搞笑的是失去弹射机会的飞行机组只能进行最后的挽救,最后成功安全迫降。
这一次美国的6架B-1B也是停飞检查,而且停飞了21天才解除禁令。
所以说,战略轰炸机虽然巨大,但是飞行机组都是配有弹射座椅的,故障或被击中也是可以弹射跳伞的!
运输机和轰炸机有什么区别?
大家好。我是崤山小虎,一位军事迷,谢谢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
运输机和轰炸机的区别:1.作战目的不一样。
运输机是为了运送物资和人员而生的,主要是投送装备、人员、物资等。一般包括空降人员、空降伞突击车、空投补给、拉送弹药、航材、接送人员等。
而轰炸机则是为了达成一定的作战目的,到目标上空或者防区外投射空空导弹、炸弹等,对目标造成预定的伤害。
所以二者的作战目的不一样,一个是“送和拉”,一个是“投”。
2.设计要求不一样。
对运输机的设计一般是要求机舱足够大,能够多装货物,不仅要求体积足够大、而且装载足够重。并且还要航程足够远,飞行平稳。这样就要求油箱大、且得省油。
而轰炸机则要求弹舱大,但没必要太大,能够装下任务需要的炸弹就行,并且还要航程足够远,能够支持超低空飞行、跃升爬起推力要强劲。对省油则没有过多的设计要求。
3.面临环境不一样。
运输机面临环境相对安全,一般医疗机还会受到特殊礼遇。但轰炸机呢,打不死你我就得死,所以拼命也要干掉的飞机,二者所面临的环境大家可想而知。
二、为什么不用运输机改轰炸机?1.机体不同,改装达不到效果。
运输机一定是肚子圆滚滚的,这样导致雷达反射面积(RCS)就非常大,而轰作机呢,只要求弹舱大就行,一般会做到机身内部,要够雷达反射面积(RCS)要小,如果用运输机改轰炸机,机体变化太大,影响气动布局,有这功夫还不如重新设计一架来得快呢。
2.低空性能及机动性能达不到要求。
运输机的飞行高度一般在3000米-1000米以上,一般不会在1000米以下飞行。而轰炸机呢为了达到隐蔽出航,在1000以下的飞行那是家常便饭。而且到了目标区还会做俯冲投弹、机动规避等大载荷动作,运输机难以胜任。
3.火控系统加改装难。
运输机是没有火控系统的,而轰炸机呢,必须要靠火控系统才能捕捉目标,但对一架成熟的运输机加改装火控系统,那无疑是一项大工程,前提是运输机的平台达到了上面两项要求才行,但这符合条件的恐怕没有吧。
亲爱的读者们,你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你的评论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大家的评论我都会一一回复,并将在以后给大家带来更优质的问答。崤山小虎在此谢谢大家的点赞和评论。
为什么还要研究B21轰炸机呢?
(B-2隐形轰炸机)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看到这些图片是否以为这是某科幻电影的飞行战机或者某某概念武器吗,确实它拥有科幻的外形和强大的性能,不过它早在1988年就被制造出来了,它就是B-2隐形轰炸机,绰号:Spirit(幽灵)。B-2隐形轰炸机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款服役中的能够做到隐身的战略轰炸机。
(B-2隐形轰炸机)
所谓隐身战略轰炸机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隐身能力,专业术语称为低可探测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B-2隐形轰炸机利用它优秀的隐身能力,大大增加了它的突防能力,基本可以突破大多国家的防空网,即便是各个军事强国要想拦截下来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空中加油的B-2隐形轰炸机)
B-2隐形轰炸机是采用复合材料制作机体,并且涂上了大量的雷达吸波材料,当雷达照射到涂层上时,可将雷达波能量转换为热能,涂层两面反射的雷达波还会干涉一些特定波长雷达波,相互抵消可以达到隐身的效果。再加上性能十分先进的雷达和航电系统,搭载了AN/APQ-181型相控阵雷达,它含有的2个雷达天线阵列让它拥有了极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最后它独有设计的无垂直尾翼,让整个战机成为一个平面,减少了雷达波照射到飞机上的反射截面,而不会被反射回去。
(B-2隐形轰炸机内部结构)
B-2隐形轰炸机的隐形作用主要还是为了它的战略轰炸的目的,作为美国核三位一体中空基打击力量头牌代表之一,它的战略轰炸能力也不俗,强大的武器荷载让它空中击打能力极强,两边的旋转弹架可以携带16枚AGM-129型巡航导弹,也可携带80枚MK82型或16枚MK84型普通炸弹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弹,即便是在使用核武器时也可以携带其它炸弹。
(B-2隐形轰炸机强大的挂载能力)
那么美国拥有这么强大的B-2隐形轰炸机,为什么还要研制“缩水版”B-21远程打击轰炸机。B-21正式名称LRS-B,指代二十一世纪的新型轰炸机,根据概念图来看采用单“W”型设计,整体大小比B-2要小,而且它的航程只有3500公里左右,并不具备洲际打击能力,比起战略轰炸机,B-21更像是战术轰炸机。为什么美国要研制B-21这种“缩水版”的B-2隐形轰炸机呢?
(B-21渲染图)
可能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B-2隐形轰炸机那高昂的造价,根据美国公开的资料显示,一架B-2隐形轰炸机造价高达24亿美元,比起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要贵2-3倍(一架B-2隐形轰炸机空重72吨左右),除了它的造价贵以外,它的维护费用也特别高,每飞行1个小时就落地后就需要维护80小时左右,而且每7年就会进行一次大修,需要花费6000万美元,如此贵重的战机,美国也只制造了21架(其中还有2架已经事故坠毁,目前服役的只有19架 B-2),其中任何一架出了事故都很令美国肉疼。
(B-21隐形轰炸机)
所以研制出了B-21这种“缩水版”的隐形轰炸机,但是说是缩水版,也只有它的航程和体型变小了,其出色的隐身能力和战术轰炸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隐形战机,其隐身能力在B-2的基础上大大提高而且雷达和航电系统以及探索能力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再加上小巧的体型和更新换代的发动机,在机动力上也能超过B-2,这样在战略上B-21能够更加灵活布置,最重要的是预测估计B-21在造价上只有5.5亿美元,比起B-2便宜了4倍左右,而且还采用了网络化作战模式,分摊风险,大大降低了成本。
在当今和平年代,B-2的实战机会并不多,就算是土豪美国,也玩不起这么贵的隐形轰炸机,所以大量采购了B-21准备替换B-52、B-1和B-2,有望在2025年投入使用。
世界上有超音速隐身的飞翼布局的战略轰炸机吗?
目前全世界现役的战略轰炸机中除了美国的B-2幽灵战略轰炸机在气动布局上属于飞翼式气动布局外,其他的比如美国的B1和俄罗斯的图160是可变后掠翼布局,剩下的就都是传统气动布局了。美国的B2战略轰炸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优秀的隐身能力,也可以说是一架为了隐身而出现的轰炸机。虽然其机身长度达到了21米,翼展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3米,最大起飞重量将近180吨,但是由于由于其优秀的隐身能力,据说其雷达反射截面只相当于一只老鹰一样,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其采用了天生隐身能力出众的飞翼式气动布局。飞翼式气动布局不像我们常见的飞机一样,有控制飞机俯仰的平尾,左右拐弯的垂尾等,因为这些都是会增大雷达反射截面的,所以飞翼式气动布局虽然雷达反射截面小,其实都是将一些雷达反射截面大和不必要的部位取消后得到这种具备优秀隐身能力的新型气动布局。其次飞翼式气动布局也具有升力系数大、升阻比高、航程远、载重大、机身空间等优势。虽然飞翼式气动布局隐身能力出众,也通过副翼等气动减速板实现了传统飞机所需要的平尾和垂尾的功能,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首先B2为了获得较大的机身内部空间,所以其飞翼很厚,这样在正常前飞时的空气阻力就很大;其次B2采用了4台无加力燃烧室的涡扇发动机,所以其最大军推也仅仅够轰炸机能够正常飞行,当然最重要的是如果B2超音速飞行的话,由于其没有传统飞机的垂尾来增强其高速飞行时的稳定性,所以是没办法超音速飞行的,而且在高亚音速飞行阶段也是很难人工控制其方向稳定性的(都是电脑控制)。当然这不是B2单独有的致命伤,现实中所有的飞翼式飞机都不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所以像关于下一代战机是不是无垂尾(垂尾的雷达反射很强)的飞翼布局时,像美国的洛马、波音等军工巨头展出的样品虽然是无尾飞翼布局,但是在飞行控制上都是有控制能力更出色的矢量发动机参与的,这也为战斗机在超音速飞行时的稳定控制上提供了主要贡献。虽然现在还没有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的飞翼式战略轰炸机,但是由于飞翼式气动布局具有天生的隐身能力,虽然略有不足之处,但是其仍然是各国发展战略轰炸机和未来战斗机首选气动布局。虽然目前所有的飞翼式战机不能超音速飞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方向舵(减速板)仅仅具备控制满足需求,而且对于速度也有很大的限制(因为飞机速度越高稳定性越差,所以就需要控制系统越优秀)。但是要想实现飞翼式气动布局的飞机能够超音速飞行的话,就需要有额外的控制能力更强的辅助控制系统出现,比如现在大火的发动机矢量推进喷口,利用矢量喷口喷出的控制气流来控制飞机的姿态,从而提高飞翼式飞机在超音速飞行能力的高速稳定性,或者是保留垂尾,但是将垂尾改成内倾双垂尾,这样雷达反射波鬼在两个垂尾之间折射,整机的雷达反射截面也就降下来了,而且飞翼式飞机的高速稳定性也得到了保障。但是综合来讲并不是给飞翼式飞机装上矢量发动机就可以超音速飞行,因为限制飞翼式飞机不能超音速飞行的因素不光有飞行控制差的原因,还有飞翼式机身空气阻力大的缺点,所以要想制造一架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的飞翼式飞机的道路还很漫长。
战略轰炸机有哪些优势?
洲际导弹优势明显,战略轰炸机有存在的必要吗?定位独特无可替代
战略轰炸机通常指那些航程在八千公里以上,具备跨洲际执行轰炸打击任务的轰炸机,全球真正拥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只有两位-美国、俄罗斯。曾经核武器面世初期由于无法解决核弹小型化问题,核武器只能由战略轰炸机携带执行凌空轰炸任务。因此在这一时期美苏两国不约而同的将军事建设重心,投入到了战略轰炸机的研制中。B-35、B-52、图-4各种大胆的疯狂设计层出不穷,不过随后战略导弹核潜艇、陆基弹道导弹这些更为先进、隐蔽性更强的战略核打击武器出现,很多人提出疑问,战略轰炸机这种武器未来还有必要发展吗?
一:多次反复使用,降低成本战略轰炸机虽然价格高昂以美军的B-2举例,造价高达25亿美元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要昂贵,因此B-2在美军内部又被戏称为“飞行黄金”。一枚洲际导弹的价格不过5亿左右,这样看来似乎战略轰炸机早就应该被洲际导弹取代了。但不要忘记战略轰炸机是可以多次出动反复执行任务的,洲际弹道导弹就是一次性消耗品。如果算一笔总账使用战略轰炸机肯定比洲际导弹划算,某种程度来说战略轰炸机还是一款“物美价廉”的武器。
二:使用灵活,战略威慑能力无与伦比抛开成本不谈洲际弹道导弹虽然打击效果更好,不过一旦发射就无法回收了。虽然在紧急时刻地面指挥部可以启动弹头自毁系统,不过很容易引发对方误判进而爆发核大战。而战略轰炸机则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使用更加灵活。美国和俄罗斯不管外交关系多么紧张,但从来都不会拿洲际导弹开玩笑。这时候派出战略轰炸机是最合适的选择,既能表达己方的不满又不会引发核大战。
三:载弹量大,消费比高战略轰炸机的另一点优势就是载弹量更大,以图-95SM“熊”式战略轰炸机举例最大载弹量高达20吨,足以对一个中等规模的机场发动饱和式打击。而洲际导弹载核还不到2吨,换句话说战略轰炸机一次性出动所带来的打击威慑能力等同于10枚洲际弹道导弹。伊朗之前为报复美军刺杀苏莱曼尼,直接向驻伊拉克美军基地境内发射了十数枚弹道导弹,假如当时伊朗拥有一款图-160这样的战略轰炸机,打击效果会显著提高。
四:航空工业的明珠,综合国力的体现如果说航母代表了造船业的巅峰,那战略轰炸机就是航空工业的明珠。某种程度上说战略轰炸机的含金量比航母还高,全球装备航母的国家也有20个左右,而拥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却只有两家美俄。在国际大国关系错综复杂的今天,拥有一款战略轰炸机能大大加强在国际社会中的发言权,用普京的话来说“抗议一千次一万次,都不如战略轰炸机的翅膀震动一次”!不管未来导弹技术如何发展进化,战略轰炸机都依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