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警戒风暴联合军演,为什么最大射程总是只有290千米?
2018年珠海航展上,在航天科工集团展区的反舰武器展上,CM-401反舰导弹武器系统引发了网上军迷们的极大关注。
作为一款国产新型弹道高速反舰导弹,CM-401平均飞行速度4马赫,最高速度可达6马赫,可在临近空间的空域进行全程高超音速机动飞行,在末端对敌舰艇编队进行高速俯冲天顶攻击,具有多弹道协同和突防能力强的特征。
从媒体发布的性能指标看,CM-401属于近年来国外热炒的高超音速武器的范畴,现有的舰载反导武器尚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拦截,因此CM-401的面世,意味着类似装备或将装备在国产新型水面舰艇上。
但令人不解的时,此款大威力的反舰弹道导弹,射程仅为290公里,尚不足300公里,原因就是CM-401是一款外贸版反舰导弹,必须遵循有关出口管制条约,所以军工将其射程控制在了290公里左右。
原来国际军火市场,对反舰导弹的出口有限制规定,中国已签署了《限制弹道导弹扩散条约》,条约规定禁止出售和获得射程超过300公里,弹头超过150公斤的弹道导弹,及相关的技术和部件。
后来,限制指标进一步紧缩,限制射程超过300公里,弹头100公斤的所有弹道导弹和,并将控制范围扩大到了巡航导弹。
因此签约国家不得销售射程3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CM-401是反舰弹道导弹,所以得遵守条约的规定,因此其射程就被严格控制在300公里以内。
迄今为止,军贸大国没有公开出口过受限制的导弹,美国出售多以射程在150公里左右的导弹为主,其中出口最多的鱼叉反舰导弹射程仅120公里;俄罗斯出口印度的反舰导弹包括和印度联合研发的布拉姆斯巡航导弹射程都不到300公里。
与其说此条约强行限制了各国导弹的进口和出口,事实很多国家更乐于主动接受这一条约,因为能够制造高强度导弹的大国,并不希望其他国家能够拥有这种导弹,所以很少会主动出售甚至是对自己都有威胁的导弹,当然这些国家也不希望别的导弹大国向其他国家出售威胁性导弹,因此很多导弹大国都自觉遵守了这一条约。
对于导弹力量不足的小国家来说,他们也同样有此想法,宁愿自己买不到威胁性导弹,也不希望这些导弹大国将导弹卖给自己的敌人。
在一开始其实并不存在这样一个条约,只是在2003年制定了一个《反弹道导弹扩散国际行为守则》,正是因为很多国家积极接受这一限制性国际准则,所以也就逐渐演化出了世界公认化的弹道导弹限制条约。
相较于我国以前用于军贸的弹道导弹,CM-401的射程已经算是长的了,红旗9防空导弹射程200公里,C802反舰导弹更少,只有120公里,此次CM-401的290公里射程,在很多国家看来,已经是擦边球了。
朝鲜宣布将关闭朝韩联络办公室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朝韩联络办公室被爆破,现场图披露!
据韩联社16日消息,当天下午,朝境内开城工业园区传出爆炸声,并冒起浓烟。之后,韩方证实,位于其中的朝韩联络办公室,于当天14时49分被爆破。
朝韩联络办公室大楼建成于2018年9月,当年文在寅不断示好,朝韩双方关系迅速升温。这栋楼不是一般的大楼,把它爆破了,就相当于拉黑韩国,以此表达朝方的不满与愤怒。
6月17日的朝方《劳动新闻》发布了爆破朝韩联络办公室大楼时的现场图片。
近期,因不满"脱北者"团体,从韩国向朝方向散布传单,朝方连续发声表达强烈不满,朝韩关系急剧降温。
6月13日,朝劳动党第一副部长金与正(朝领导人胞妹)发表声明称:感觉现在到了与对面当局诀别的时候了,很快将采取下一步行动。之前,朝方已切断了与韩国所有的官方通信联络渠道,包括不久前刚刚建立的与文在寅的热线电话,但未包括最重要的板门店联络通道。
今年6月15日,是《南北共同宣言》签署20周年。2000年6月15日,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访问平壤,签署了这份历史性文件。虽然当时,很多人认为看到了半岛和平的曙光,但20年来,却依然是对抗与对话的反复循环。
而6月16日,则是《南北共同宣言》签署20周年的第二天,迎来的不是双方的庆祝仪式,而是开城工业园区传出的爆破声音。则再次预示着半岛双方,走向对抗的历史循环。
今年5月31日,韩国一个保守派民间团体,在朝韩边境附近,以投放大型气球的方式,向朝方方向散发了50万份传单(污蔑性质内容),其中夹杂着1千张手机卡,以及2千张1美元钞票。
韩国民间团体的这种举动,显然违反了2018年文在寅与朝领导人会晤后,签署的《板门店宣言》内容。其中明确写道,"停止包括扩音喊话、散布传单在内的一切敌对行为"。所以这一次明显是韩方单方面"违规"在先,没有对其民间团队进行有效的约束。
这个散布传单的民间团体,背后靠山是韩国的保守势力,而他们批评文在寅对朝态度过于软弱,主张对朝强硬,这些保守势力由美国支持。
近3年来,朝领导人分别与文在寅、特朗普会见了3次,但无论是朝韩、朝美关系,都依然停留在宣言或协议的表面阶段,朝方受到的经济制裁并未解除。
大国之巅认为,此次事件的发生,是朝方不满双方关系推进过于迟缓的一次情绪宣泄。"拉黑"韩国是为了向文在寅施压,让其在对朝外交上更加主动,并迫使其与特朗普拉开距离。未来几个月内,半岛局势将变得极为微妙且不稳定。
在6月1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我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朝、韩两国是同一民族,作为近邻,中国一贯希望半岛保持和平与稳定。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在11月3日前,有很多出现可能发生危机的时间点,譬如8月是美韩计划的军演时间,相信半岛还会有很多事情发生,我们将继续观察半岛动向。
要求政府取消协议让美军撤走?
美韩同盟是不可能玩完的,韩国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只是美国“狮子大开口”一般的索要驻韩美军分摊费用,让韩国政府无法接受,也让韩国民众无法接受。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美韩之间关于驻军分摊费用的谈判,不断地陷入僵局,而这样的谈判也遭到了韩国国内的反对,尤其是最近韩国民众举行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游行。
据韩联社11月18日报道,韩国进步民间团体18日举行集会,抗议美国要求韩国大幅提高驻韩美军的费用分摊份额,并呼吁减少美军人数。一个由50个非政府组织和一个工会组成的团体表示:“华盛顿的过度要求是企图敲诈主权。政府应该宣布冻结国防分摊费用,并就美军在这里的削减和撤军展开谈判。”显然,韩国民众的抗议以及韩国政府对于美国的过分要求,显然都是导致双方之间谈判陷入僵局的重要原因。因此,美国方面已经给韩国来了下马威,让韩国见识一下美国老大的威严。据韩联社11月19日报道,
韩国和美国周二(11月19日)突然中断了防务费用分担会谈,美国首席谈判代表指责首尔提出的建议没有达到“公平和公正的责任分担”。显然,美国已经对韩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毕竟从最开始美国总统要求的50亿美元分摊费用已经降低到了47亿,可问题是这47亿美元的费用依然是2019年驻韩美军费用的450%,这依然是韩国政府和民众无法接受的。而美国方面显然是在拿韩国开刀,只要韩国能够就范,那么美国就可以在世界其他国家以韩国为范本,向其他国家所要更多的驻军费用。
美国总统推出的“成本+50”方案,就是要,美国的海外驻军变成美国的一本万利的生意,将那些驻军的国家变成美国赚钱的门路。这样韩国是第一个首当其冲,也是美国第一个将要拿下的盟友。可问题是韩国根本无法与美国叫板,韩国连最基本的暂时指挥权都没有收回,都在美军手中,韩国在实质上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
而且韩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一直都是韩国最担忧的地方,毕竟韩国现在的国防安全离不开美国,而这也恰恰是美国要挟韩国的主要根基。再加上日韩之间爆发的贸易战,韩国更有求于美国来挤压日本,这也让美国拥有了拿捏韩国的资本。这样韩国将会在美国的“极限施压”政策下败北,最终也会不断的突破自己的底线,从而让美国捞取更多的利益。而驻扎在韩国的2.8万名美军,就成了韩国所供养的大爷!
因此韩美之间的谈判即使陷入僵局,即使韩国民众反对,但是也改变不了美国拿捏韩国的事实。韩国是根本在国防安全上离不开美国的,而且美国也不会轻易让韩国曾托自己的手掌,自然对韩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都会进行相对有效的控制。尤其韩国的总统,包括韩国的政府官员过分违反美国的意志,一定会面临来自于多方面的麻烦和压力。与这一点,恐怕是现在的文在寅心里非常明白,毕竟他知道朴槿惠是怎么下台的!(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俄罗斯军机落荒而逃?
韩国军机开火警告,俄罗斯战机的紧急撤离不能算落荒而逃;本身俄韩发生的这一幕军机追逐事件,俄罗斯的处理方式就是常规的操作,不存在落荒而逃之说。
此外,实际上俄罗斯军机这次已经完成了俄罗斯方面既定的战略意图,既然已经完成了自身的目的,还需要留下来和韩国军机互怼,将事件扩大化吗?
在深入讨论该话题前,先概述一下这次俄罗斯军机进入韩国防空识别区(按韩国态度是进入了韩国领空)事件前后过程。俄罗斯3架战机在7月23日进入日本海,进入韩国“防空识别区”,随后俄罗斯一架军机进入日韩争议岛屿独岛(竹岛),随即韩国韩国一架F-15、F-16战机对进入独岛(竹岛)附近上空的该架俄罗斯军机进行了开火警告。也许是俄罗斯军机和韩国军机较上了劲,随后再进入了一次独岛(竹岛)附近上空,韩国军机也再次开火警告,韩国战机前后两次开火达到了360次之多。虽然外界报道时凸出了韩国和俄罗斯军机之间博弈的场景,但鲜有报道这次事件中的另一个主角——日本。实际上在俄罗斯军机进入日本海时,日本自卫队战机也升空进行跟踪拦截。也就是说本身这次事件实际上俄罗斯、日本、韩国三家军机之间的斗法。日本海内日韩都设立了防空识别区,而且多次地区双方防空识别区是重叠得,而且这次俄罗斯军机闯入的独岛(竹岛)还是日韩争议岛屿,可以说本身俄罗斯这次行动就是在打擦边球。
韩国表态称俄罗斯战机入侵了韩国独岛上空领空,俄罗斯方面则表态称其没有进入韩国领空,日本方面则表态称,俄罗斯入侵了日本“竹岛”(韩国称独岛)上空领空。其实从三家的表态中就能反应出该地区局势的复杂情况。
回归话题,俄罗斯这次进入日本海韩国防空识别区和独岛上空,实际上有三重战略目的。俄罗斯军机进入日本海的7月23日,也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访问韩国,斡旋日韩当前贸易矛盾的日子。日本和韩国这几天互掐的厉害,美国看不下去了,为了防止影响美日韩东海三国同盟战略,于是紧急访问日韩进行调停。
所以俄罗斯这次高调进入日本海的目的之一,就是向美国发出警告——东北亚事务,美国不要介入的太深。
其次,随着日本、韩国在日本海地区军事能力的扩张,日本和韩国都建立和扩张了彼此在日本海上空的防空识别区,这也导致日韩防空识别区重叠。日韩在日本海防空识别区的扩张严重挤压了同一地区俄罗斯军机的飞行,所以俄罗斯经常进入日韩两家防空识别区以否认这些识别区的存在。
俄罗斯这次也直白的表示,不会承认韩国的防空识别区。实际上这就是俄罗斯的第二层战略目的,继续在该地区保持存在,以否认该地区日韩的防空识别区,维护俄罗斯自身的利益。
其三,俄罗斯本身就试图继续挑动日韩这一对冤家的矛盾,俄罗斯专挑独岛来进行挑衅,就是来刺激日韩神经。
韩国这次向俄罗斯军机开火,实际上更多还是做给不远处同样前来拦截俄罗斯军机,宣誓独岛主权的日本军机看的。
事后日韩两国都心照不宣的着重提到各自对独岛的主权,也就是双方之间利用这次事件来彰显各自对独岛的主权。
日韩是美国打造的日美韩三国同盟和印太战略核心一环,而美国打造的上述两个战略本身也是给俄罗斯上眼药的,所以俄罗斯这样折腾,目的也是破坏美国这两个战略的深化和闭合。美国防部宣布美韩军演无限期暂停?
美国宣布无限期暂停美韩军演之后,在日本国内引发了剧烈的震动。不光是日本政府高度关注,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直接与美国国防部长通话,希望美方能够向日本解释说明相关情况。日本媒体也长篇累牍分析报导美国暂停美韩军演的有关情况。日本官方和日本媒体的反常举动,反映了日本国内对于美军在东北亚动向的高度关注和内心的极度焦躁。
特朗普的决策过于迅速,让日本感到措手不及特朗普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一向以美国利益为中心,凡是特朗普认为对美国有利的事情,不会过多考虑相关盟国的利益,往往直接作出决策。一个月前,美国和韩国还在东北亚地区举行了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甚至在特朗普前往新加坡之前美国官方仍然对是否暂停美韩军演未置可否,但是特朗普从新加坡归来,美国国防部就突然宣布无限期暂停美韩军演,令日本措手不及。
很明显,特朗普从暂停美韩军演中获得了足够多的利益,但是日本人不清楚,美国究竟基于什么理由无限期暂停军演,更不清楚日本是否在这场利益博弈和交换中被出卖。有人认为,随着美韩军演的无限期暂停,日本在美国亚太战略特别是东北亚战略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美国暂停美韩军演,对日本是件好事。也有人认为,随着东北亚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特朗普政府出于压缩开支的目的,很有可能减少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的安全形势可能会因此恶化。
日本政府很明显偏向于第二种意见,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将日本视为可有可无的伙伴,作出重大决策之前没有任何商量,令日本政府更加焦虑不堪,急于向美国求证暂停军演的目的,同时也是希望美国能够就将来日本在东北亚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予以明确。
日本在美国东北亚驻军问题上态度矛盾日本一方面担心特朗普政府奉行孤立主义,使得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做出战略收缩,大幅度减少驻韩、驻日美军的数量,影响日本的安全形势。另外一方面,用小心翼翼的希望驻日美军能够尽早从日本撤离,给日本重新武装自己,成为所谓正常国家的理由和时机。
事实上,放松对日本的管制,让日本拥有一定的军事防卫能力甚至是主动进攻能力,是20多年来美国历届政府的一贯态度。没有美国的默许,日本不可能拥有大型宙斯盾驱逐舰,也不可能拥有排水量几万吨的准航母,更不敢在三个方向同时向海上邻国挑起领土争端。只是美国也深知日本是一只还没有喂熟的狼,锁链不敢松的太快,才使得现在的日本依然没有摆脱美国自立的勇气。
给日本来说,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的特朗普,也许是日本的福音。日本人可能认为特朗普为了省钱,可能会放开对日本的管控,让日本自卫队替代美军在东北亚地区的作用。如果真是这样,日本不仅不会焦虑,而且会举双手赞成,哪怕是让日本分担一部分撤军的费用,日本人也是心甘情愿的。
但是日本人很明显多虑了,特朗普是打算省钱,但是并不打算放开日本。即使特朗普想放开日本,美国国内的其他政治家也不允许,周边国家也可以通过制造紧张局势,迫使特朗普就范。毕竟美国在东北亚地区驻军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半岛地区的安全,还有多重考虑。即使特朗普决定大规模减少驻韩美军的数量,裁减的美军也不会撤回美国国内,而是相应增加驻日美军的数量。精于计算的特朗普还要让日本人承担这部分美军的费用,日本人的如意算盘恐怕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