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和乌克兰最新消息,为啥俄罗斯迟迟打不下来乌克兰的马里乌波尔?
马里乌波尔位于顿涅茨克与乌克兰内地的交通要道上,对于乌克兰来说,马里乌波尔就是顿涅茨克地区的门户,进可以成为反攻顿涅茨克的前进基地,退可以是阻挡顿涅茨克向内陆推进的屏障。
最近俄军在北线、南线的进攻基本停顿,唯一的进攻就是在东线的马里乌波尔。但是对马里乌波尔的进攻、围困,还发出了限期投降的最后通牒,却始终没有能够攻下马里乌波尔。
强攻没有得手,俄军这才有些无奈地不得不改变战术,改为围攻。乌军采取了保存实力的策略,在外围并不和俄军死磕,而是将主力全部收缩到市区,就是准备和俄军打巷战。不过,俄军虽然在外围作战中比较顺手,基本实现了合围马里乌波尔的目的,但是从市郊开始就遭到了乌军的猛烈抵抗,除了偶然有几次突入市区,但随即北乌军反击逐出外,战斗基本都是在市郊进行。
而且随着战事的拖延,俄军的情绪自然也就逐渐急躁了起来。炮击市区,既是为了摧毁乌军可以作为防御的支撑点,同时也是给乌军造成生活的不便和心理压力,从而迫使乌军放弃抵抗。
俄方主要是使用一些远程火力打击对手的关键目标,而乌方则是以游击小队伏击俄军后勤保障车队,或出动狙击小组袭击对手高级将领。分析起来,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俄军,一直在积极努力打开人道主义救援通道,以供城市平民离开城市。同时,马里乌波尔毕竟是个规模较大的港口城市,俄军对城市巷战缺乏足够的物资和精神准备,因此利用这一阶段进行动员筹备,以应对残酷而惨烈的巷战。
自古巷战是最难打的,乌克兰利用对地形熟悉的优势,对俄罗斯进行各种各样的反击。
争夺马里乌波尔的双方军队,以及城市中的平民,无论愿意抑或不愿意,都已经被卷入到这场战争之中,最终也只能在百转千回的纠结无奈中,战争是残酷的,破坏性很大 ,愿战争早点结束,世界早日和平。
现代战争的速度可以有多快?
和之前对比来说,速度可以说是非常快了,二战德国进攻法国,用了一个多月才拿下,就算是丹麦也花了四个小时,到了今天,北极熊只有了三个小时,这完全就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五常国家,军事实力到底有多强,在没有战略级武器握在手里的时候,想动你是分分钟的事。
通过这次俄乌之间的交战,可以看到现代战争的一些特点,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现代战争的速度之快让你难以想象。当收到突发新闻——俄方开始进军乌方的推送时,只是刷新一下,新闻就变成了乌方的海军和空军已经全部完蛋。
更有网友表示自己的核酸结果还没出来,乌克兰的结果都快出来了。由此可见,现代战争的速度这方面上来说,可以刷新你的认知。
其次,就是精确制导,快速打击,通过在乌网友发的视频,你可以看到漫天飞行的导弹,都能精准地击中关键目标,可见其精准程度确实是高!
第三,现代战争的信息也以高密度的方式呈现,普通人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获知事情的全貌。一些社交软件以关注和推送算法为主,所以导致大部分网民获得的信息,并不是按照时间线顺序的,就导致彼此之间知道的战争,有很大的出入。
第四,现代战争除了线下的炮弹,还有线上的网络。比如你会看到乌方刚发布一条新闻,就会出来一个俄方辟谣;或者俄方刚宣布占领某处,乌方反驳这地还在自己手里。这就是舆论战,跟战场上的胜负同等重要。
现代战争拼的不光是资金,光有钱没有武器也是不行的,乌克兰可以说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一个典型,放弃重武器,导致于现在战争被迅速击败的后果!
最后你觉得乌克兰这次会不会改朝换代呢?欢迎留言评论
如何解决士兵的吃饭睡觉问题?
现代战争和以前战争所论述的是军事概念不同,它的方法和枝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武器装备的高端性能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形成了全方位多兵种的协同作战,其中后勤保障部的工作就提供了全部的保障系统。现代战争所强调的作战人员必须保持现代化的战斗价值,从狭义上讲,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主题,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区作战,是有不同的看法。
俄军有600万吨苏联弹药?
关键是真有那么多吗?有人说俄罗斯继承前苏联的库存弹药够打10年;还有人说库存坦克打三年都打不完。但是不要忘记一点,前苏联和俄罗斯同时也是世界上军火库爆炸最多的国家。
比如1990年到1994年,苏联和俄罗斯就联手创造了不下5000次弹药库存问题。仅在2019年,俄罗斯就出现过不下10次军火库爆炸。其中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地区的一次弹药库爆炸,直接损失掉数万枚152毫米、125毫米炮弹。
更为夸张的是2018年,在诺夫哥罗德发生爆炸的24号弹药库,导致号称足够40万大军进行两个月作战的弹药就这样消失了。
即使是到了俄乌开战的2022年,俄罗斯军火库爱爆炸的老毛病都没治好。据央广新闻客户端:8月18日,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一军火库发生爆炸,具体损失不详。
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结底是前苏联遗留下军火实在太多,奈何俄罗斯没有钱。
政府没有钱,必然会影响到军队对弹药库的维护,因为保管弹药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如今没钱那只好过且过,凑合着保管,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弹药库自燃殉爆的风险,如受山火蔓延或违规操作等因素影响。
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军人监守自盗,为防止日后上级部门核查,有故意引爆弹药之嫌,主要目的是毁尸灭迹。
例如10月30日,俄罗斯杜马副主席安德烈.古鲁列夫曾提到过一件很有争议的事情:俄军仓库150万件冬装丢失。
150万件储备冬装到哪儿去了?有消息称,如今,俄罗斯军事商店的军装等相关军事物品售价已经暴涨29%~140%。因此有人怀疑仓库管理员卖给军事商店,军商店再卖给动员兵,实现了双赢。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150万套制服从来就没有入库。因为,做账的人根本没有想到会爆发俄乌战争,也没有想到打到冬天还没完事,更没想到冬季突然各种动员数十万人参战。
目前看,重点不是俄罗斯是否还拥有600万吨弹药,而是俄罗斯有充足弹药继续战争吗?据统计,目前为止,俄罗斯已经向乌克兰发射了5000枚弹道和巡航导弹,如果算上所有火箭弹,可能已经达到了16000枚。这么大的导弹消耗,俄罗斯已经不能通过自身的军工生产来补充。在2月24日之前,俄罗斯每年最多可以制造100枚各种类型的导弹。
但是,战争开始后,西方国家的制裁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所有工业。虽然俄罗斯宣称扛住了所有制裁,但事实上并没有,当前俄罗斯的导弹产量,比实际导弹产量可能减少了三倍。
有观察家注意到,此次俄军在乌克兰各地发动新一轮导弹袭击开始后,使用了战略轰炸机发射KH-55和KH-101巡航导弹,海射卡利布尔巡航导弹和地面发射的伊斯坎德导弹,还多次使用S300地对空防御导弹系统打击地面目标,这些都被外界视为俄罗斯武器短缺的信号。
俄军利用防空导弹、反舰导弹来打击地面目标,效果自然是差强人意,可为何偏要使用呢?只能印证一件事,虽然不意味俄军缺乏弹药,可至少表明俄罗斯更先进导弹的供给不足。
美国政府分析人士饶有兴趣地注意到:俄罗斯在刻赤桥爆炸后使用巡航导弹进行报复,而不是使用更便宜的短程火炮或火箭。官员说,这一选择可能表明俄罗斯缺乏更便宜可靠的中程武器。
总而言之,个人较为认同上述看法,抛开俄军弹药库爱爆炸这个因素不讲,要知道俄罗斯曾经打了两次车臣战争,一次格鲁吉亚战争,以及参与到现在还没了结的叙利亚战争,弹药光出不进,哪怕地主家也有没余粮的一天啊!
不过,好在俄罗斯迟迟拿不下乌克兰,主要是和缺乏有效侦察手段以及先进精确弹药有关,跟六百万吨苏联弹药库存没关系。
如果把现在在乌克兰的俄军换成相同人数的美军?
换成美军在鸟克兰完全是两码事。
俄乌之战是兄弟纷争,情分还在,俄乌军力悬殊,俄只想吓唬吓唬乌克兰,把乌克兰从北约大门口拽回来,没其他企图,俄怕伤了百姓,不用重武器。如果换成美国彻底是两码事,美军用轰炸机开路先炸个稀巴烂,各种高科技跟进,定点清除,一片废墟,乌根本没还手之力。甚至无需陆军进入就能使乌克兰就范。